糜竺拱手作辑,诚恳道:“糜某一介商贾,主公不以我卑鄙,拔之高位,许以要事,如此殊遇,当衔草而还,区区钱财,何足挂齿。”>
糜竺的忠心倒是让楚歌颇为动容,不过他还是拒绝道:“你之好意我心领,只是此事休要再提,子仲莫不知‘子贡赎人’之事。”>
闻言,糜竺顿时不说话了。>
子贡赎人,不讲回报,此事却是不得孔圣人赞赏,反而对子路受牛之事大肆宣扬。>
他确实诚心诚意地想为大同军尽一份力。>
可若他做了,其他人不做,不是显得不尽忠吗?>
但是要人人捐献家产,又有逼捐之意,确有失却人心之险。>
糜竺惊出一身冷汗。>
还是主公考虑的周祥啊。>
另一边,楚歌也在想怎么解决粮草的事。>
这时代粮食产量低,如果不修水泥路让运输车通行,而是用人力来运送粮草,那更加得不偿失。>
大同军缺粮。>
地主家应该还有余粮吧?>
嘿,同甘共苦的日子到了。>
——>
“卖报,卖报。”>
“我军胜利攻占函谷关,全取关中之地。”>
“楚大人在长安发表讲话:‘此普天同庆之刻,当与民同乐,今特许治下百姓参与道路修建与分红……”>
看报纸,尤其是《大同周报》。>
如今已成了大同军治下百姓的日常生活。>
酒楼里。>
掌柜的特意请了识字的学子来为众人读报。>
下面人竖耳倾听:“凡我治下子民,持大同户籍,可购买巴蜀道路发展公司、汉中道路发展公司、长安道路发展等公司的股份,以道路税金做分红,分红期限为二十年……”>
“楚大人万岁。”>
“大同军万岁。”>
酒楼里的百姓听明白怎么回事后,顿时陷入了狂欢。>
股份。>
分红。>
只要早早归入大同军治下的地方,早就对这两者的概念了解清楚。>
在百姓心中,是股份就是好东西,有了股份就等于有了只会下金蛋的母鸡,从此财富不断。>
哎,只恨大同军打下的地盘太少了。>
这时代的人并不知道,楚歌不过把国债的概念转化成了股份。>
在楚歌想来,向民众举债这种事,就算如今大同军已深得治下百姓的爱戴,可也不敢骤然抛出国债的概念。>
毕竟如今明智未开,万一借钱的话一出,百姓们认为大同军要完蛋,那时闹得人心惶惶就不好了。>
而把国债的概念转化成道路公司的股份,可谓一举两得。>
他利用民间的财力,发展了大同军事业,百姓得了分红利息,可谓双赢。>
当然,楚歌的骚操作还不止如此。>
毕竟百姓哪怕人多,现在的财富还少。>
目前的大部分财富,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
“楚大人特许私人开设道路公司,诸位有何想法?”>
成都。>
这两日世家大族的聚会上,大家讨论的都是这个问题。>
有人道:“既然我等当初未离开,既是与大同军休戚与共,这道路公司,我打算参上一手。”>
有人应和道:“我等失了田产,总不能坐吃山空吧,巴郡之人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