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张大嘴巴:“这是与天下世家为敌,掘世家传承啊,啧啧,这大同军竟然还能存世良久,益州世族皆柔弱乎?”>
“是啊。”李儒感叹道,“大同人据长安以东,却有西进灭凉州之意,想是为扫除后患,凉州世族与羌人贵族自不可顺其所求。”>
李儒在回答董卓的同时,心中却在想着自己。>
他出身落魄寒门,早年为求学吃尽了苦头。>
眼见世家中人多庸才,却盘踞高位,心中越发不愤。>
投身董卓麾下,就是因其乃凉州人。>
关西之人自汉室开立,就被关东世族轻鄙。>
董卓其人,心有豪气,也隐藏暴戾之气。>
他日一旦得势,必有胆气诛杀世家之人。>
乃至如有一天掌握乾坤,天下寒族未必不能复起取豪族之位。>
“至于大同军,只能相逢恨晚,再说,他们也走得太急了,欲速则不达。”>
李儒有这种感慨,巧合的是,几乎在同时,有人发出了和他相似的感慨。>
被展飞等人从姑臧县绑架出来的贾诩,听着路人的传言,也不由道:“这步子迈得太大了。”>
展飞笑道:“这是他们不懂主公的厉害。”>
看着身旁一伙人如同狂信徒的神色,贾诩越发觉得今后的日子无望了。>
这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这伙人的理念乃是与天下人为敌,自己还是早点想办法脱身为妙。>
随着大同军占据益州,有世家大族遭殃,有世家大族融入治下,也有一些世家大族举族搬迁离开。>
这些人中就有搬迁到雍凉之地。>
如今大同军再次到来。>
这些人暗骂阴魂不散的同时,把大同军的理念传播开了。>
加上这段时间蒋钦带船队横行渭水、泾河两岸,最后更是直上黄河,到了汉唐交界处,算是确定了传言的真假。>
盘踞凉州的羌人虽然思汉如渴,可顶头人做惯了土皇帝,自是不愿意被大同人当做打倒的对象。>
所以董卓的外交进行的很顺利,双方可以说一拍即合。>
而董卓由于在羌人中颇有声望,羌人的一众领导也没有为难他。>
反而在董卓的促使下,双方达成了合作,约定一起先行剿灭了大同军,再说其他。>
长安。>
当西边的目光投向东边时,这时的楚歌可不知道西方发生的大变。>
他正开心地迎接黄忠、张松、糜竺等人的到来。>
寒暄完毕,楚歌对黄忠道:“汉中能迅速拿下,汉升功不可没,如今多方战事,你之功劳暂且记下,待战事平复,我会一同封赏。”>
黄忠连道:“末将不敢居功,全赖主公妙策。”>
说完他又问起需要效力的地方。>
楚歌道;“如今函谷关只有马忠在,我不放心,想让你过去镇守。”>
黄忠道:“末将遵令。”>
黄忠离开后,楚歌向张松和糜竺问起汉中等地的内政情况。>
张松苦笑道:“正要告之主公,道路修建靡费良多,粮草恐后继无力。”>
楚歌皱眉道:“若路途不畅,运粮途中粮草靡费更多,道路修建万万停不得。”>
旁边的糜竺突然插话道:“主公,我家中薄有资产,愿献与主公,为主公大业略进绵薄之力。”>
楚歌摆手道:“此事万万不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