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的时候他就发现这秭归县城的不同。>
不想进城来,更是让他大吃一惊。>
宽敞整洁的街道,鳞次栉比的房屋。>
繁华喧闹的市场,嬉笑颜开的百姓。>
更别说如今风靡天下的竹纸。>
另外,这里百姓的精神状态,他在其他地方从来没有看到过。>
如果是一个人笑还好说,可是一城人笑,却是太过让人叹服。>
严父和严颜对视一眼,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这在这时,楼下街上响起一片稚嫩的童声。>
“卖报,卖报,大同第一份报纸诞生啦。”>
“《大同周报》,楚大人邀你共商时事。”>
“只要三文钱,人在家中坐,可知天下事。”>
“卖报,卖报。”>
“……”>
小报童背着行囊,挥舞着手上的报纸,一路奔跑,一路欢叫。>
如此稀罕的事,自然吸引了街道两旁的路人。>
有人从店铺出来,有人从酒楼探出脑袋。>
“小孩,你手上的是什么东西?”有路人问道。>
报童回道:“这是楚大人办的报纸,客人要买吗?只要三文钱。”>
路人想想三文钱也不贵,递上钱道:“给我来一份看看。”>
酒楼里也有很多人买了报纸,很快,大家议论的声音就传入糜竺三人耳中。>
“太好了,我大同已全据巴蜀之地。”>
“哎呀,放牛娃竟然真当了大官,我怎么就不会养猪啊。”>
“嘿,郭兄,这上面说了,犍为那边缺盐,我们可以行船过去赚上一笔。”>
“人人都可以办报纸,楚大人说了,谁言之有物,一准给他当大官。”>
“走走走,快走……”>
一份《大同周报》搅得巴蜀之地波澜顿起。>
糜竺匆匆告别严家父子,前往大同书局买了《大同字典》,回到船上对照着看起报纸。>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正是这时代文人的追求。>
当得知可以在报纸上随意发表言论,而且说得好还能被采纳后。>
果然不出楚歌所料,巴蜀之地的世家子弟,一个个卯足了劲办起报纸。>
今天你说儒家学说好,明天他说道家学说好。>
今天你说人性本善,明天他说本性本恶。>
一时间隔空骂战,争论不休。>
《临江周报》>
《成都周报》>
《巴郡周报》>
《大汉周报》>
月余时间,报纸就如雨后春笋,成了益州之地的新鲜事物。>
谁要是没看过报纸,或者不知道报纸为何物,这人立马无人搭理了。>
“大同军。”>
“巴蜀之地竟然有这等存在。”>
开往成都的船头,糜竺思绪万千。>
喜欢从黄巾小兵开始请大家收藏:(.sodu777.)从黄巾小兵开始搜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