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五年,五月二十二,俺答封贡一事取得美满成功。边臣回禀朝廷,说俺答已经于四月十三当着右翼蒙古诸部首领及数十万部众之面盟誓。>
于是大明天使取太子诏,封俺答为顺义王,改其所居之城名曰回化;昆都力、辛爱等皆授官;封把汉那吉昭勇将军,指挥使如故。>
俺答率诸部受诏甚恭,遣使贡马,执赵全余党以献大明。帝嘉其诚,赐金币。又杂采崇古及廷臣议,赐王印,给食用,加抚赏,惟贡使不听进京。>
河套吉能亦如约请命。由于事在陕西,内阁命总督王之诰议定上疏。王之诰盼看下诏给吉能,请求他先有一两年不犯边,才许封贡。>
崇古复上疏曰:“俺答、吉能亲为叔侄,首尾相应。今收其叔而纵其侄,锢其首而舒其臂,俺答必呼吉能之众就市河东宣、大;商贩不能给,而吉能纠俺答扰陕西,四镇之忧方大矣。”>
隆庆认为有理,能封俺答就能封吉能嘛,反正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赶。于是亦授吉能都督同知。>
事毕,王崇古乃广召商贩,听令贸易。布帛、菽粟、皮革远自江淮、湖广辐辏塞下,因收其税以充赏赐。其大小部长则官给金缯,岁市马各有数。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
自此边境安定,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之地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十之有七。天子下诏,王崇古进太子太保。>
既然封贡事已全定,天子便筹备大赏群臣,从中枢到宣大三镇处所,凡此前赞成封贡者,几乎人人有份。>
但就在此时,内阁首辅李春芳却再次上疏,以病乞休。隆庆立即派出太医上门看看,太医诊治之后回禀天子,言:“元辅气郁心结,咳喘不定,确需安养。”>
实在早在今年仲春,李春芳就上疏“以疾乞休”,但是天子没批准,并遣太医官诊视。>
四月,南京吏科给事中王祯等论李春芳“以亲老求往,再疏即止,因缘为弟改官,冒恩非分,且言其父居家不检,春芳不能辞责。”>
天子看了之后“大怒”,切责道:“祯等草率妄语,诽谤辅臣,有失国体,姑贷其罪。”李春芳则立即上疏申辩乞休,此为二次乞休。>
从王祯所言“以亲老求往,再疏即止”来看,事指三年三月春芳以二疏求往,此时高拱尚未还阁,那一次实在是被张居正一句话逼的,后来才有李春芳暗中发力,让赵贞吉进阁跟张居正打擂的事,只不过张居正也不是善茬,很快又把高拱起复了回来,搞得李春芳、赵贞吉终极败北。>
实在,李春芳之所以求往,的确是形势所迫,一则是由于赵贞吉自己把自己给作逝世了,李春芳失了盟友,二则是高拱复政虽只一年有余,却取得了李春芳这几年根本无法比较的重大成绩。>
按照史书的记载:“高决策定贡市,合七镇为一,岁省边费百余万。招抚国亨出就理,尽平两广诸蛮。一时经略,慷慨直任,皆有成功。然兴化不胜迫,辞位往,高居首。”>
也就是说,盟友尽失的李春芳自己对照了一下他和高拱的政绩,实在没法厚着脸皮持续干这个首辅了,只好请辞,所以这一次不仅言辞诚恳,而且的确是真的把自己愁闷得生病了。>
这么一来,隆庆就好办了。当然,面子上隆庆帝还是表现出一副逼不得已的样子容貌,在“无奈之下”,才于五月二十四日下诏批准李春芳请辞,而且临时给李春芳加了柱国——这是历史上没有的。>
五月二十五,李春芳离京回兴化,高拱率内阁及诸部大批官员礼送李春芳返乡。>
五月二十六,隆庆帝正式下诏,大赏群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