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张居正的驿站改革固然偏于刚、强,失于柔、巧,但最少比一心励精图治的崇祯天子好。
历史上的1629年,19岁的崇祯天子也干了一次驿政改革,不过急功近利的崇祯甚至连张居正的耐心还不如,只盼看以一揽子的大刀阔斧改革,吹糠见米的解决问题。所以他的手段与张居正有两大差别:
张居正的驿政改革固然也强硬,但至少着眼点还是减轻大众的累赘,至于后来节俭了上百万两银子,反倒只是附带的利益。而崇祯身为天子,却只是盯着这驿政改革所得的几十万两白银下手。因此,他默许了官吏们对民间的摊派,而只是请求官吏们把这笔资金的一大部分上交用于军费,可谓舍本逐末、鼠目寸光。
此外就是刚才说过的,崇祯在改革的履行上操之过急,缺乏耐心。他在没有任何前置工作的情况下,一刀切的下令裁减全国驿站规模的60%!要知道,嘉靖时代和张居正的改革都是渐渐进行、逐步推动,均耗时数年。而崇祯的改革,却请求各地在几个月内立即完成!
这你还不失败,谁失败?
按照高拱、郭朴他们对张居正的见解,张居正做事都还太急了,那换成比张居正还急了好几倍的崇祯,能不坏事?
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比如煎鸡蛋,你那火太大、太急,蛋确定得糊啊!
试想当年红朝太祖那样的伟人,又拥有无可比较的权威和效率足够高的行政队伍,最后都在一个“急”字上失了手,你大明哪一点都比不了人家,还能不失事?
高务实思来想往,大明驿站之所以成为剥削当地百姓的毒瘤,要害还是在于它有剥削的权利,想要打消这种剥削,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让它失往这种权利。
但这个权利收回固然轻易,可收回之后还能保持驿站的作用就难了。
现在驿站有“剥削”百姓的权利,很多偏僻之地的驿站都难认为继,年久失修都是小问题,规定应当拥有的车、马、驿夫等通通不达标,一旦有事,效率完整无法确保。那么试想一下,它假如还失往了剥削的权利,这驿站设与不设,只怕是根本没有差别了——什么事都做不了啦。
但高务实毕竟是干过基层干部的,他很敏锐的想通了其中的要害问题:大明的驿站实际上相当于后代那些“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算起来倒也是国有,但国家实际上不管你的吃饭问题,反而赐予你某些特权。
换做是谁,也得把这份特权用到极致啊,要不然上哪吃饭?
世无孔子,良心固然是个好东西,可毕竟不能当饭吃,饿逝世不是嗟来之食的人,永远是少数。
很好,这下子总算搞明确问题的根源出在哪了——还是那位太祖天子朱元璋。
没错,这个看似方便实则脑残的方法,就是这位真正打心眼里同情农民的洪武大帝搞出来的。
简直令人智熄。
所以大明的驿站改革,朝廷固然必须收回驿站剥削处所百姓的权利,可是同时也必须累赘起驿站的正常花销来。
那么这一来就涌现了两个大麻烦:
第一个大麻烦是,朝廷现在穷得就差当掉底裤了,迄今为止高拱都还在为嘉靖朝还账,哪有钱累赘驿站的开销?
第二个大麻烦是,朝廷为什么要累赘各级官员出行的用度?哦,你说大家都是天子的臣子,出差当然要天子出钱?没错,可就算要负责,按理说朝廷也只需要负责中枢层面的官员出行才对,凭什么你处所上的官员出行,也要中枢财政负责?你处所上上缴中枢的税款才几个钱啊?朱元璋当年可是把林林总总加在一块的老大一笔税款都留在了处所,根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