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敢打赌,此届状元必为我颍川才子。”>
一伙人争论不休,突然前方传来高呼。>
“来了来了。”>
“放榜的官员出来了。”>
听到声响,人群一阵骚动,不由自主地朝告示栏涌去。>
“别挤,别挤。”>
“后面的不要挤啊。”>
“前方唱名。”>
“前方唱名。”>
后面挤不进去,看不清楚的人纷纷高叫起来。>
“大乾新科状元:颍川——荀彧。”>
“好啊,我颍川才子甲天下。”>
听到唱名,人群中有人振臂高呼,仿佛他们高中了一样。>
“文若,恭喜恭喜。”>
人群当中,郭嘉、戏志才、荀攸、钟繇拱手向荀彧道喜。>
一听几人的话,周围人纷纷看过来,有人叫道:“状元郎在这里。”>
话音刚落,周围的人纷纷转过头来。>
“哪里,哪里,哪个是状元郎。”>
“身着白色儒袍的就是。”>
“快,大家沾沾状元郎的才气,来年必然高中。”>
“对对,状元郎别跑。”>
周围人群拥挤而来,荀彧只来得及发出:“奉孝救我。”就被一众人淹没了。>
郭嘉和戏志才等人对视一眼,不由打了个激灵。>
至于文若如何,哎,只能死道友不死贫道了。>
“新科榜眼——吴郡顾雍。”>
“榜眼郎在这里。”>
“前面的让开,我要看榜眼郎。”>
新的唱喏出来后,顾雍附近的人群又朝他围去。>
“新科探花——颍川郭嘉。”>
“我大颍川无敌。”>
郭嘉一愣,随后看向戏志才和钟繇直眨眼,意思是大家不要说我在这里。>
戏志才点点头,突然举起郭嘉的手高喊:“新科探花在这里。”>
“探花郎在这里。”>
“探花郎可曾娶妻,小人家中幼女年方十六,知书达理,小人愿奉上万贯家财做小女嫁妆。”>
“好个俊秀探花郎,我家中亦有待字闺女,年方二八,容貌秀丽,若探花郎有意,家中愿奉上千两黄金做嫁妆。”>
“探花郎休急,小人家中亦有……”>
围观的人刚想跑来沾沾探花郎的喜气,就被一众话语给惊呆了。>
秀丽佳人。>
千两黄金。>
这是榜下捉婿啊。>
科举,科举,一旦中举,升官发财娶媳妇。>
不行,来年我也要去科举。>
随着一个个名号被唱响,三百学子可算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榜下捉婿的新闻也登上了最新的《大乾周报》。>
看着报纸上既得名又得利的新科进士,无数在读或是落第的学子充满了羡慕。>
文举落下帷幕,楚歌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让蔡琰成了女官之首。>
只是让楚歌奇怪的是,此次见面,蔡琰没了第一次见面时的大胆,看他两眼就羞答答地低下头去。>
正月二十三日。>
新的一期朝会。>
楚歌道:“北方大雪将化,草原胡人恐有异动,朕明日将北上坐镇太原,朕走后,政事由六部尚书商议处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