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接受现实。>
“陛下万岁。”>
“大乾万岁。”>
众人这时总算知道为何进出一趟,其他人都鼻涕一把,眼泪一把了。>
哭,他们也哭。>
可这哭得真高兴啊。>
“陛下,军心可用矣。”回程的火车经过小沛,听着传来的山呼海啸,一众大臣喜色颜开。>
楚歌微微一笑。>
以当代条件,想要收服底层士兵的心,对大乾来说再容易不过。>
他也不怕把钱花出去。>
士兵越富,百姓才能越富; 百姓越富,商贾才能越富; 商贾越富,大乾才能越富; 更何况大乾士卒待遇好了,才能没有后顾之忧,作战才能勇猛。>
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楚歌回到洛阳的时候,时间已是十一月,大乾元年即将进入尾声。>
第二天,朝会。>
众臣精神抖擞地就坐。>
相比之前,今次朝会才算大乾真正意义上的朝会,毕竟之前还有汉室朝堂在徐州开着。>
一国两朝,怎么都有点别扭。>
相比大汉之前的朝会,楚歌做了一点改变,他不要求大臣凌晨四五点就过来。>
而是把朝会时间改到了上午九点。>
朝会嘛,在楚歌看来不过是开个公司会议,他也不要求众人都站着,而是体贴地给大臣们安排好了座位。>
另外,他也不要求天天开会,每周开一次会议,总结上个星期的工作,讨论这个星期的工作就行。>
毕竟有三院六部处理平日的工作,朝会只用来商讨各部门重大的事情,以及下面重臣无法表决的事情。>
这一天的朝会还是没有什么大事,这是正常的,哪里天天有什么大事。>
见此,楚歌抛出了他的议题——科举。>
礼部尚书陶谦出列问出了众人的疑惑:“陛下,不知何为科举?”>
龙椅上的楚歌笑道:“科举乃开科取士之意,简而言之,就是朝堂出试题,让天下学子做答,择优取士。”>
众人恍然,如今凡是立于朝堂上的人都经过一开始的培训。>
而他们能上岗,都是经过考核的。>
科举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考核,选择其中优秀的学子来替陛下管理天下。>
想是想明白了,可众人又是一阵头痛。>
陛下啊,真是时刻不忘掘世家的根基。>
算了,爱谁谁吧,反正他们已经躺平了,谁爱抱怨,谁去抱怨。>
陶谦迟疑了一下,继续道:“陛下,今天下选拔人才以举荐为主,不知科举后,官员还可举孝廉否?”>
楚歌笑道:“科举之后,一切以考堂成绩说话,否则如何能做到公平公正。”>
有人硬着头皮出列道:“陛下,九州多有新附之地,当今学子多学孔孟之道,对我大乾新学多有陌生,如若一同考核,会否不公?”>
这人谁啊,这么大胆。>
众人看去,原来是新任的礼部侍郎蔡邕啊。>
那没事了,不说对方有忠言直谏的前科,就以对方的名声,如果不是江东收取的晚,陶谦这个礼部尚书的位置应该也是对方的。>
楚歌笑道:“蔡侍郎无需担心,此事朕早有定论,如今已是十一月,科举之事定在来年开春,且我大乾新立,第一科当为恩科,此次恩科有新旧试卷之分,所有学子都可自行选择。”>
“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