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
虎牢关的动向一直是大乾关注的重点。>
袁绍和袁术率军离开,贾诩就得到了探子的回报。>
“陛下,虎牢关兵力空虚,可要趁机攻取?”>
楚歌放下奏折,那上面是董卓建议他多选秀女,充实后宫,多多生娃。>
这董胖胖,堂堂兵部侍郎不搞军事,瞎搞这种事,说他什么好呢。>
这种事不是应该先斩后奏吗?>
把奏折塞到最下面,楚歌示意贾诩就坐,等贾诩坐下后,他问道:“如今关内主帅是谁?”>
贾诩道:“关内统帅乃袁绍旧日好友曹孟德。”>
曹操啊。>
这是终于掌权了。>
只是太晚了。>
“曹孟德非等闲之辈,既是他统帅联军,虎牢关顷刻难下。”楚歌摇头道:“不过时机难得,让张任趁此机会,在关外挖掘壕沟,杜绝联军出关的可能,我要让虎牢关成为鸡肋。”>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校。>
楚歌发现他麾下,有统帅资质的目前就两人。>
一个是张任。>
一个是董卓麾下的徐荣。>
至于其他人,可为将,作为统帅却都差了一点。>
对于这两人,楚歌都破格提拔,想让他们多多历练,早日能独当一面。>
在安排两人的时候,他原本想把西凉诸将放在张任麾下。>
毕竟徐荣早先的职位比李傕、郭汜等人低。>
如今骤然被他提拔,怕是难以服众。>
只是让他诧异的是,西凉诸将对于徐荣的高升,非但没有嫉恨,反而异常团结支持徐荣上位。>
经过一番了解,楚歌不禁感叹:“这大乾才刚立国,派系就不自觉的产生了。”>
对此,楚歌听之任之。>
因为军中宣教团的存在,大同士兵都知道该效忠谁。>
军令有言:>
统帅造反,副帅可杀而取代之,不仅无过反有大功。>
以此类推,除非整个军团所有人造反,否则底下想立功的人巴不得上面的人头脑犯混。>
虎牢关外。>
张任端坐营寨塔楼,望远镜对着虎牢关观察。>
他设下的营寨距离虎牢关只有一里路程,骑兵顷刻可至,需要他时刻注意关内动静。>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张任放下望远镜对左右将领道:“看来消息无误,联军兵力确实不足,可以让工程兵开始挖掘壕沟了。”>
“诺。”>
传令兵连跑出去传令。>
张任又看向黄忠,客气道:“黄将军,为防万一,接下来由你率长弓手,掩护工程兵。”>
“末将遵令。”>
黄忠没有依仗自身武力高、功劳大,就对张任指手画脚,反而遵从楚歌的命令,替此时威望不足的张任镇守上下。>
有他这个榜样在,其他人更是不敢说什么了。>
命令下达后,几千工程兵出动,这些人拿着铁锹、锄头、铲子、麻袋,从营寨大门开始横向挖掘。>
等横向的壕沟包围了虎牢关出口的时候,他们又开始把壕沟往前延伸。>
看着大同军肆无忌惮地在关外挖掘壕沟,聚集在城头的联军将领,不知道该不该出城阻止了。>
公孙瓒面色难看道:“如此下去,我白马精骑将困顿于关内,而无所作为。”>
丁原也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