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是一旁的韩遂略微谨慎:“事出异常,不可不防。”>
边章摆手道:“有何异常?不过是行军缓慢所致罢了。”>
韩遂道:“可令前锋先行进关查看。”>
见其他人也同意韩遂的建议,边章只能下令先锋去探查。>
先锋骑兵进入萧关,一个时辰后,前锋将领出来。>
“大人,关内并无异常。”>
一众将领虽然诧异,可还是带人进驻,一些谨慎的将领,尤其是汉军将领,都亲自带人搜索地方。>
“奇怪,莫非大同人真得没赶上?”>
大家分享结果后,只能肯定了这样的猜测。>
一众人来到东边城头,眺望关外。>
十余里外,大同人正停下扎营。>
边章笑道:“如此距离,大军出城列队,即可对接大同步兵,不如趁大同人立足未稳,趁势出击。”>
韩遂看着对面,大致估算了一下大同军的人数,想了下道:“我军日夜兼程,远来疲弊,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不如修整一日,待明日再出关克敌。”>
陶谦也在旁边劝说:“联军兵力两倍于敌,兼得地利,非必要,无需弄险,待明日阙敌不晚。”>
其他将领闻言,也不由点头,这段时间的赶路,不说士兵,就连他们都累了。>
迎敌政策自此定下。>
另一边的楚歌,见联军没有出关攻打的意思,让工程兵开始在营外挖掘壕沟。>
对于大同军的动作,联军将领一一看在眼中。>
不过他们并不在意,尤其是西凉人,早就习惯了各种对付他们的方法。>
可骑兵一旦成了规模,任何阻挡他们的都能一击即碎。>
这是西凉骑兵的自信。>
至于伤亡,打仗哪里没有伤亡的,西凉人早就见惯了生死。>
第二天一早。>
联军将领再次登上城头,开始观察大同军。>
董卓见大同军前方士卒,人人背负一个比人高的东西,不禁好奇道:“诸位可知那些士卒的背后是什么东西?”>
对于大同人的装备,其他将领自然也看在眼中。>
陶谦道:“应是阻敌盾牌,估计大同人想设盾阵在前,再以枪兵攻我等。”>
其他人也不由点头,那么高又背在身后,想来就是大盾了。>
一旁的边章笑道:“任其如何,我自前行就是。”>
“是极。”>
其他笑着应和,对之后的战役众人信心十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毕竟关外一片平坦,哪怕大同人在平地上挖了些沟渠,可哪怕用人趟,也只需片刻就能填平壕沟。>
“诸君,一战定关中。”>
边章举刀咆哮,众人齐声应诺。>
萧关大门打开,马蹄声如雷。>
成片的骑兵朝着东边如潮水般涌去。>
楚歌见状,下令道:“呈扇形包围过去。”>
看着大同军不退反进,联军将领不由嗤笑:“不知死活。”>
“铁蒺藜,投放。”>
坐镇中军的楚歌,细细数着联军出关的人马,见里面大约出了三万人,而前锋部队距离己方已经不远的时候,下达了命令。>
“快,投石机快放。”>
地面震动,马蹄如雷,对面骑兵冲锋而来,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