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学院。>
汉室勤王令发出后,这些日子,学院的学子也在议论这件事。>
汉室该不该发勤王令的讨论早在前两日已经结束,如今一众人都在议论此战谁输谁赢的问题。>
自然,在学院里,大家都是站在汉室这边,帮着汉室筹谋怎么赢取胜利。>
到了家里,这些学子就代入双方,站在客观的角度看问题。>
想着自己如果是一方统帅,该怎么带兵赢取胜利。>
还是那间简陋的房子里。>
戏志才和郭嘉以石子为兵将,各自扮演着大同军和汉室一方,试验着所学兵法。>
这几天,这样的游戏两人进行过很多次,他们各自代入一方,然后互换角色,有时也会一起站在一方想问题。>
到了最后,戏志才再次扔下石子道:“不行,我俩不明大同势力,在这凭空臆想,终究失却真实。”>
郭嘉双手一摊,无奈道:“不如此又能怎样?莫非还亲自去大同人的地盘了解情况不成?”>
戏志才眼睛一亮,拍腿叫好:“对呀,人在家中坐,如何知天下事,我之前怎么没想到去益州看看。”>
胸中所识和自小学的兵书战策,让戏志才无法忍受凭空的瞎想。>
尤其是接下来洛阳的一战,几乎关系着汉室江山所属。>
他自负为绝世谋主,怎能在一旁等待结果。>
真到战局胜负出来后,要他们这些人作何?>
郭嘉见戏志才不管不顾地开始收拾行囊,大惊道:“志才大哥,此去益州关山险恶,你一人独行,叫我如何放心?”>
戏志才摆手道:“我意已决,你当知我心意。”>
郭嘉自然明白,所谓知己知彼,他们这些人所谓的谋略,可不是凭空猜测,而是建立在了解彼此情况的前提下。>
郭嘉倒是也想跟着走,可想想自己的年龄,只能无奈道:“父母在,不远游,小弟祝大哥一帆风顺,愿你早日归来。”>
“自当如此,明日我就不去学院了,你代我向师长和友人告别。”>
戏志才知道他一旦说要去益州,必定有其他人劝阻,让郭嘉代为转告再好不过。>
第二天一早,戏志才背上行囊,一路南下,打算坐船从长江直达益州。>
函谷关。>
一场小烈度的交战过后,大同军和汉室陷入了风雨前的平静。>
楚歌忙着整备后方,汉室等待着各地人马的到来。>
楚歌对张松道:“后方内政主要还是以修建道路、培养合格的官吏为主,尽快让雍凉之地恢复生产。”>
倒不是大同军的到来让雍凉之地怎么样。>
而是之前的羌人之乱,打乱了社会秩序,使得有些地方生产停滞。>
张松点头记下楚歌的命令。>
这一点很有意思,大同军从秭归开始,内政中心就诸次搬迁,基本上楚歌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大同军的内政中心。>
对此,楚歌也很无奈,大同军独挡一面的内政班底还不存在,目前还没有他绝对信任且能力足够的人来挑起大梁。>
世界这么大,大同军要征服的地方很多。>
他不可能一直处在腹地内,等着前线的消息传来。>
哪怕无线电乃至电话、电报发明出来后,他也有可能要去前线。>
对于这种情况,楚歌也有了想法,打算等结婚后,培养武则天似的女人。>
以他开国皇帝的身份,没有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