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望之回到皇宫前,见到四面都是禁军围绕,负责把守城门的又是种师道的部将。>
郑望之抬头看着青色的蓝天,又看了看朱红色的宫门,他对身后的属臣道,“你们都知道等会儿见到官家要怎么说吗?”>
这四个小使心中难免生怯,毕竟郑望之要做的事情,和他现在说的性质截然相反。>
见四人都不做声,郑望之平心静气的安抚道,“今天入宫面见官家,是为康王殿下说情,更是为天下人说情。还记得今日康王殿下说的是什么吗?我们是古中国人,如今是外族入侵,我们要打回去。”>
“康王殿下他就是要做这样的事情,现在,康王殿下做了非常危险的事情,如果我们不为康王殿下求情,那么就会让好人白白牺牲。”>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难道你们愿意眼睁睁看着康王殿下行了大义之事,反而遭诛吗?”>
四人摇着头,“我们自然不愿意让康王殿下反而遭难。可是计议使,比起康王,我们更担心的是你,如今计议使去做了这样的事情,无论成败,日后世人怎么看待计议使呢,史官又会怎么书写这件事呢?”>
郑望之闻言只是轻轻笑笑,“我的心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愉快过,胸中的垒石也在见到康王的所作所说后渐渐落了下来。我很清楚我在做什么,我也很清楚,如果今天我们不这么说,对于康王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于大宋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郑望之眼神坚定,胸中荡漾着浩然正气,他的属官们也被跟着感染。>
“计议使放心。我们愿意跟随计议使出言为康王殿下说情。”>
“那就,准备东西吧。三尺白绫,宝剑一把,毒酒一壶。”>
“遵命。”>
……>
宫门一开,郑望之便率领着四个使臣,又召集了宋朝的众多学士,聚众诸多文卿,足有千人之众,他们浩浩汤汤的来到宫中。>
禁军已经哗变,集体倒戈相向,见到郑望之带着浩浩汤汤的士大夫队伍来到皇宫内,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
宋徽宗与宋钦宗被迫留在宫中,他们想出出不去,为了强行挽尊,二帝都回到了平日里接见使臣的大殿——紫宸殿。>
紫宸殿,赵佶与赵恒这对父子在危机面前,二人这才靠拢在一起。>
赵佶气的跳脚,“李纲和种师道这两个小人,我才把兵权给了他们一小会儿,他们居然这就造反了。名义上是清君侧,实际上是要对我赶尽杀绝啊。”>
赵恒本来就因为金人猛攻的事情被折腾的心力交瘁,这下更是不敢再相信任何人了,头发散落在两肩上,毛发枯燥,眼睛发肿。>
赵佶倒是还有力气痛斥,责骂,但是赵恒不一样,他已经生无可恋了。>
当下一个人坐在地上,背靠着殿中的木柱。>
赵佶看着他这副模样,自然气不打一处来。>
“李纲这个骗子,若不是他当初忽悠我传位给你,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下场。”>
对于赵佶的指责,赵恒已经是充耳不闻了。>
很快,一个小太监慌慌张张跑到了殿里。>
“官家,计议使郑望之来了。”>
话音刚落,李纲安排陪同郑望之过来的兵将们已经将紫宸殿团团围住。>
“郑望之?”>
年迈的宋徽宗见到来者是郑望之,心中腾起不好的预感。平日里他不怎么重用郑望之,这个人一心想着抗金,赵佶很不喜欢他。>
郑望之穿着青色袍服,头戴黑色长翅帽,面色阴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