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www/wwwroot/9/www.wokanshu.net/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www/wwwroot/9/www.wokanshu.net/chapter.php on line 3
第035章 根源何在(1/2)_大明元辅_我读书
我读书 > 军史小说 > 大明元辅 > 第035章 根源何在

第035章 根源何在(1/2)

上一章大明元辅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我读书在线收听!
实在由不得高务实不赌气,由于在他的思考中,导致明亡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是宏大的灾难和明朝应对灾难的无能,必定在其中盘踞了很重要一个地位。

本来明朝就是一个自然灾难频繁产生的朝代。后代邓云特先生曾有统计,说:“明代共历二百七十六年,而灾难之烦,则竟达一千零十一次之多,是诚旷古未有之记载也。计当时灾难最多者为水灾,共见一百九十六次;次为旱灾,共见一百七十四次;又次为地震,共见一百六十五次;再次为雹灾,共见一百十二次;更次为风灾,共见九十七次;复次为蝗灾,共见九十四次。此外歉饥九十三次;疫灾六十四次;霜雪之灾十六次,则其尤次焉者也。”

而高务实还曾经看过一篇学术文章,该文章称:假如以明代两京、十三布政司为统计单位,对明代的重要灾难种类洪涝、旱灾、地震、雹灾、蝗灾、风沙、疫灾、霜雪灾难数目做一统计的话,其全国八种灾难的总数为6199次,其中包含了一次灾难涉及两个或多个省区的情况,因此这一数字不免有些扩大。

假如减往这些重复盘算的灾难次数,明代这八种灾难的产生次数也不少于5700至5800次,而这一数字远远超过邓云特先生所得出的1011次。

就各个灾种来说,洪涝、旱灾、地震三种灾难均超过了1000次,而洪涝灾难更是达到2000次之多,均匀每年产生洪涝灾难达7次之多。

就各省区来说,北直隶、南直隶、山西、山东、陕西、湖广、浙江、河南等省区灾难频繁,其中北直隶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92次,均匀每年产生灾难近4次。而有些单次灾难,则波及面非常广,迫害十分严重。

如崇祯十四年(1641年)的疫灾波及217县,华北平原人口总逝世亡率在50~90%不等,江南地区为20~30%,其状态简直惨不忍闻。

当然,对古代自然灾难做统计是一件十分艰巨的事情,那篇文章的作者也表现,不敢说自己所做的统计完整符合明代自然灾难的实际情况,但至少能大体反响明代自然灾难的基础情况。

试想一下,如此频繁且严重的灾难,超过了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朝,偏偏明朝从朝廷到处所,对于赈灾救灾的工作又十分不力,你不灭谁灭,你不亡谁亡?

但是,高务实既然以救明为目标,光嘴炮抨击而不解决问题,那没有任何意义,而要解决问题,则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首先要做的是懂得问题的症结所在。

有明一朝赈灾救灾之不力,是他们不愿意为之吗?确定不是,从天子到群臣,大家都是读圣贤书的,不管读傻没读傻,至少知道民为社稷之本,也至少知道“仁”乃儒家核心思想之一,又怎么可能不愿意赈灾救灾呢?

所以这其中必定有原因,导致他们没有做出太多的救灾举动。

既非不愿,便是不能。

不能者,力不能及也。

高务实在开封府向粟永禄建议以工代赈、以工代抚之时,就已经创造了他们力不能及的原因——无他,没钱而已。

在大明,不管是朝廷中枢,还是处所衙门,相较于中国其他朝代,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穷,而且穷得那叫一个骇世惊俗!穷得根本没有能力往赈灾、救灾,后来没措施了,朝廷甚至主动退出了赈灾救灾的主体。

这可不是高务实危言耸听,朝廷居然退出赈灾救灾的主体?可是事实就是如此,他以前跟人键盘论战的时候,曾经找过很多材料,至少从万历、崇祯两朝的灾难救济来看,就是以民间自救为主,其中富商富户的捐助,已经代替朝廷而成为了主力。

例如崇祯十四年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大明元辅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