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 > 军史小说 > 大明元辅 > 第001章 轻车简从(下)

第001章 轻车简从(下)(1/2)

上一章大明元辅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我读书在线收听!
界迎,这是个官场上历久弥新的传统,它不是任何规矩,但却在两千多年的“官史”之中默默地保持流传,直到后代高务实穿越来大明之时也仍然大有市场。

所谓界迎,就是当地官员领着自己的下属前往自己辖区的边界往迎接。

至于迎接谁,这个不好说,一般来讲确定是迎接上官。并且,界迎是迎接上官的最高规格。同时毫无疑问的是,假如迎接御驾,必定需要界迎。

高侍读的大驾当然远不如御驾尊贵,这中间差了何啻十万八千里?然而但对于梁县尊来说却未必,对他而言,高侍读的大驾没准真比御驾还更重要。

别说在大明朝当处所官基础没有见着御驾的可能,就算退一万步讲,真能招待御驾,可天子陛下也不会留心他区区一个小县令,不可能天降鸿运给他梁县尊,让他平步青云,升官右迁。

而高侍读的大驾就不同了,梁县尊感到,假如能让高侍读满足,将来他回京之后,只要随便在高阁老眼前夸自己几句,那自己的考评可不就必定是个“优”?

要知道,高阁老可是兼着吏部尚书的,这天下铨务,尽在他手!对于一个区区七品县令来说,他让你升,你就必定会升;他让你降,你就必定会降啊……这谁敢得罪?反正梁县令不敢。

在中国古代的官场中,很早便有所谓三省六部,其中“三省”废置不一,但六部却一直稳固地保持至今,而六部之中最为特别的,就是吏部。

按照大明此时的规矩,京官见到自己的上级是不用下跪请安的,但是假如碰到了内阁大学士或者吏部尚书,则必须下跪请安。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为何见到其他尚书不用下跪,而碰到吏部尚书就得下跪了呢?吏部尚书凭什么就能特别得跟“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的内阁大学士一样了呢?

无他,权利也。

由于吏部,它决定着大多数官员的前途。

本书前文有述,自从内阁制度形成以后,内阁开端逐步侵亏本来属于六部的权利(无风注:这里是指朱元璋废相之后、经过加强的六部权利),到了嘉靖朝,尤其是严嵩掌权以后至今,首辅的权威更是如日中天,除了没有“开府”,几乎与丞相无二。当然李春芳可能算是个例外……

这种侵蚀有多严重呢?比如说兵部,假如没有内阁的批准,堂堂兵部尚书甚至都无法调兵——倘若一位边军将领接到兵部调兵令,他不会立即履行,而是首先会问:可有内阁行文?

假如没有,那可真真抱歉,“恕本将不敢奉调。”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除了吏部以外,其余的五部尚书在权利上都已经大大缩小。有明一朝,有的吏部尚书甚至不愿意进阁。由于自己进阁,假如排名靠后,那可能就是明升暗降,实际权利还不如吏部尚书。

京官们天天面对各种大佬,对高级官员并不稀罕,但假如说是吏部尚书,京官们则称其为天官老爷。这是其他尚书远远达不到的,哪怕从名义上说,礼部才是第一,但从实际权利说,礼部连户部都不如。

礼部尚书唯一的上风在于进阁相对照较轻易,很多阁老在进阁之前,都会先挂名一下礼部尚书,然后举办廷推,顺势进阁——比如高拱当年也是这样。

吏部何以如此权势熏天?由于它最重要的职能就是考核审定和任免各级官员。

按照朝廷的规矩,四品以下的官员任免,由吏部自行决定。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员,才需要内阁与吏部商议——注意,是与吏部商议,吏部仍然有很大的发言权。

一般来说,四品以上的官员属于中高级官员。按照大明的官制,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大明元辅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