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耳采收季结束,加工厂也没有停工,还能陆续收些其他的山货。
许承安这厂子的名字叫做“阳平黑木耳加工厂”,但只是主打黑木耳而已,并非就只收黑木耳,得定位精准,因为他是得当黑木耳产业老大的,取个“阳平农副产品加工厂”明显就不一样,没有龙头老大那味。
山货也在许承安的收购范围之内,比如各种菌子蘑菇啥的,也时常有村民带到大集上卖。
但是许承安不收野山参这种违规的玩意,虽然利润很大,然而厂子是做正当行业的,灰色产业就不能碰,目前野山参还是只能公家收的,许承安在黑土屯偷偷摸摸收点可以,但手不能伸得太长,以厂子名义公然收更不行。
反正那些还是只能去黑市卖的山货,许承安的加工厂都不碰,只要还是各种食用菌。
许承安收这些野生菌简直不要太容易,之前参加黑木耳培训班的那些村屯,就是山货的主要来源,因为这些有集体林地资源,能种黑木耳的村屯都位于大山脚下,有些还是在山上的,他们每隔一段时间都得卖山货,于是许承安借着培训班的机会宣传了一波,并且告诉他们只要把这些菌子之类的玩意卖到自己屯子,不会比大集价格低。
对于学员们,这也是个好消息,反正去大集卖也是卖,价格低卖得也慢,还不如卖给加工厂省事呢,而且别人许厂长还这么良心。
这些野生菌也弥补了黑木耳加工空窗期的不足,毕竟每年春秋两季出耳采收和加工的时间加起来也就半年左右,其他时候都是黑木耳空窗期,总不能让员工们无所事事吃闲饭,每个月还白发工资。
而东北的菌子六月份就陆续冒头,七化水平都不高,算数不行,又是大老粗,只能许承安亲自出马。
不过,好在还有一个施秋晴。
自厂子开业后许承安就试着让大媳妇管管财务和账目,发现还真的管得不错。
施秋晴虽然也是小学毕业,然而她做事细心得不行,开厂以来每天的账目从来就没算错过,成了自己的得力臂助。
一笔笔总账算了出来,施秋晴给许承安逐一汇报开厂后的各种大小收支,比如黑木耳的收购量和花的钱,运输费,员工总工资,食堂花销,水电费用,座机安装费用和电话费等……
至于收入,自然就都来自干木耳出货了。
最后念出纯利的时候,尽管算的时候施秋晴就很吃惊,这会声音还是有些兴奋。
秋耳收成没有春耳好,不过厂子除掉成本之后还是净赚了近三万块,而这三万块里头,还包括了电话初装费花掉的三千,不然的话就超过三万了,而且,仓库里还有些干菌子尚未出货,虽然这批干菌子比较少,但多少还是值点钱的。
许承安听完开厂后的财务汇总,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对于厂子的收入很满意,不过这个在预计之中。
更让许承安满意的是施秋晴的财务能力。
施秋晴非但把每笔帐都算得一清二楚,还把各种账单都分门别类叠得整整齐齐的,看着就舒服。
许承安由衷地给她点了个赞:“施助理,厉害啊,以后我完全完全放手让你管财务了!”
前世媳妇没接触过这种东西,他都不知道施秋晴还有这种天赋和能耐。
刚开始安排这个助理只是想让她呆在自己身边,更多单独相处的机会而已,没想到大媳妇还真成了自己的左臂右膀。
施秋晴推辞:“财务那么重要的工作我哪能管啊,帮你偶尔算算还行,万一出了大岔子,我可承担不起!”
许承安不以为然:“施助理,你太妄自菲薄了,开厂那么久,你一笔数都没算错过,我还算错了好几笔呢,在这块你可比我强多了!”
“再说了,专业财务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