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大舅妈跟着说:“玉华你爹娘都是敢闯敢学的人,你是他们闺女,还能孬到哪里去?何况还有锦舒瑾台给你们领路呢,怕什么?”
赵玉华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她对京都既向往又害怕,可大舅大舅妈的话也有道理,妹妹一心为她,她自己也得立起来,不能一直让爹娘妹妹为她操心。
想到此,她坚定起来:“锦舒给了我机会,我得抓住,也必须得抓住。”
害怕?难道还有妹妹当初带着两个孩子去京都,没有一个娘家人在身边害怕?
这么想着,她更下了决心。
大舅妈脸上堆满笑:“这就对了,锦舒在后面拉你一把,你好好干,干好了,今后就不用在地里刨食了,孩子也能跟着跳出去,多好的事?”
余淑英点头:“可不是,姐妹之间互相帮助,去了京都,锦舒要装修房子,忙起来没个定数,你在旁边给她做做饭,洗洗衣服,看看孩子。”
赵玉华:“我知道。”
张盼晴坐在旁边听了半晌,忽然开口:“都去了城里,今后也就大哥大嫂在家里种地了......”
余淑英冷冷看她一眼,并没说什么,可心里对这个儿媳妇却再没有一点好感了。
以前这个儿媳妇和其他几个孩子相处不好也罢,互不来往也行,她想着她脾气就那样,她睁一只闭一只眼就算了,还在其他孩子面前为他们圆话,只要对他们两个老家伙好,让他们不要对二哥二嫂有想法,她倒好,干起挑拨离间的事来了。
王小麦不以为意:“种地也挺好的,家里那么多地,总得有人种。”
张盼晴就不说话了,心里却道你当大嫂的对小姑子再好又有什么用?有好事了,人家先想的还是自己亲姐姐。
大舅妈看向大外甥媳妇:“你和宏泰不着急。”
有了机会,锦舒肯定会想着自己哥哥的。
赵锦舒笑着说:“是不用着急,等三姐有了出路,稳定下来,大哥有了三姐的先例,到时不过一句话的事。”
种地看天吃饭,风调雨顺还好,遇到旱涝年,收的粮食,兴许都填不饱肚子。
她还是希望大哥大嫂出来做点生意什么的,就是不去京都,在县城盘个铺子,随便卖点啥,也比只在家里种地强。
张盼晴紧抿着嘴,听这意思,赵锦舒不仅要把玉华带出去,还要把老大两口子带出去?
王小麦笑起来:“家里不缺吃不缺喝,这又买了拖拉机,犁地、种地、拉粮都用拖拉机,日子比以前好过太多了,再贪心那就是不知足了。”
赵锦舒:“这事先不慌,有机会了,该抓住就得抓住。”
王小麦看她一眼:“行。”
她也不是那不识好歹的人,能多条出路,谁不想多条出路?
赵卫东和张盼晴坐那里没说话,赵卫东想着兄弟姐妹,心里五味杂陈。
更让他难受的是爹娘刚刚的态度,原先不管怎么样,爹娘看到他们,都会问问孩子们,这次竟然提都没提几个孩子,这是不喜欢他这个儿子,连孙子也不要了?
余淑英和赵建忠当然也想孙子孙女,可他们根本不想搭理这两个人,他们喊一声爹娘,能回应他们就不错了,还指望他们和他们聊聊孩子?没那心情。
两个舅舅还有姨妈老眼尖锐得很,自然看出赵卫东两口子不太对劲,这个场合,家里来的亲戚多,也不是说事的地方,也就憋着没问。
中午开席,陆瑾台本想过去和赵锦舒坐一桌,却被一众表哥表弟拉着,他只能跟他们坐一桌。
饭菜陆陆续续端上桌,表哥表弟们坐一起,少不了喝点酒。
平时表哥表弟们哪怕想找陆瑾台说话,对着那张脸很多话也有些说不出口,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