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的全国考试,并不是要去京,而是要到当地的州县或者属州去,这可比科考方便多了,往年的时候,考生们都要做好充足的功课,才能入京。>
杭州府的考场上,所有的学生都感觉这次的考试和以往的科举相比,无论是形式还是程序,又或者是什么,都是那么的突兀。>
这一次的考生数量远超往年,如果是一般的科举,超过一半的考生都无法进入,可以说,这是他们的一个好机会。>
在入场之前,考官将会收到一份考前的通知,其中包括了相关的注意事项,以及考生所在的方位以及考试的时限。>
这是一种新的体验,但是当他们走进教室的时候,却发现了一种新鲜的感觉。>
两位主考官走了进去,跟往常不同,都是当地的官吏,面容凝重。>
“考官说了很多规矩,大家都认真的听着。>
但这次考试的时间是一日,上午文综、下午理综,比起三天的高考时间要短得多,而且这还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试,很多人都是一头雾水。>
有个学生,只能说:“我不懂文综和理综是什么意思。”>
因为他从来没有看过这份试卷。>
临近考核的时候,两个军人走了过来,板着一张脸。>
一名军士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他身上的衣服很奇怪,一看就是军中的太子府,一看就是当地的都卫军。>
两名军人,一个是军部的人,这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先生,考卷已经送来,您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那名士兵将手里的麻袋递给了考官,然后和一个军士一起去了,他们要监督考核,等考核完了,他们才会离开。>
考官明显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接过卷子后,仔细的看了一遍,确定没有问题后,这才在上面签名,然后打开。>
每一步都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认真,那么的让人的心情都变得无比的沉重。>
试卷发放完毕,钟声响起,钟声响起。>
那名学生这才松了一口气,但脸上的表情都有些难看。>
所谓的文科,指的就是文科,但却从来没有涉及到任何一种题,选择题、填空题,每一道题都很新鲜。>
考试的范围很大,这对学习儒家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也没有什么难度,也没有什么难度,但是涉及的范围实在是太大了。>
上午结束考试的学生都在抱怨,直到考试结束后,他们发现自己哭得太早了。>
今天的理科就更可怜了,大部分都是数学,在大学里,这门课并不受太多的关注,所以很少有人会计算,所有人都在学习《礼记》。>
“这叫什么测验啊,每天都迷迷糊糊的。”>
“我看这次的考试也不算太困难。”>
考试结束后,一群人破口大骂,但这也告诉了他们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儒家的东西,以后都不是那么重要了。>
“殿下,殿下,此次的文试已经落幕。”蹇义走进东宫,向殿内汇报。>
当这道题目一出,蹇义就忍不住为这些学生感到惋惜,这次的科举考试,涉及到了很多新的东西,这让他们很是郁闷。>
这些题目都是有弹性的,王冲是三代皇帝,并不是那种死板的人,他也是聪明人,一看试卷,就明白了大部分的学生要倒霉了。>
现在的读书人,大部分都是死记硬背,只会背诵四书五经,若是不能灵活运用,考试肯定会很凄凉。>
宋代以后,士大夫们的思想和创作都在走下坡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