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样的人杰都不要,我看这大同人啊,也是剃头扁担——长不了。”>
“以大人的本事自然不用担心,我看大家啊,与其担心大人的前程,还不如担心自己吧。”>
也不知道是谁嘟囔了一句,话音刚落,其他人突然害怕起来,这要是大同人都不要他们当差了,家里可怎么办啊。>
看众人神色,郭嘉笑着安慰道:“大家无需担心,你们都是我亲自挑选后留下来的人,若大同人不要你们,我就跟着大家一起辞官。”>
一众人听了,虽然心中感激,可还是连出声道:“大人万万不可因小人等耽搁了前程。”>
一边的岳和也跟着劝说道:“大人,我等还未了解上官性情,大人万不可以此话威逼。”>
“是啊是啊,大人万不可因小失大。”>
其他人也纷纷跟着劝说起来。>
郭嘉笑道:“你等放心,我自省得。”>
一众人就这样聊着汤阴的未来,不知不觉走到了城门口。>
刚到城门口,众人就看见一队人马簇拥着几辆马车,朝这边驶来。>
许是看到众人,一骑朝这边奔来,马儿在五步距离停下,背上骑兵开口道:“你等何人?为何聚众在此?”>
郭嘉拱手道:“汤阴县令郭奉孝,带县衙官员前来迎接上使。”>
“在这等着。”骑兵留下一句话,转头跑了回去。>
很快,对面马车掀开一道帘子,一道目光投射而来。>
郭嘉抬头迎上。>
“奉孝。”>
“文若。”>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大同人的到来,没有百姓们想象中的凶神恶煞,更加没有想象中兵匪过境,寸草不生的场面。>
反而大同军的到来,附近几县百姓的生活肉眼可见的变好起来。>
先是分地,几县百姓原本大都是大户人家的佃农,祖产的田地早就因为几辈人的天灾 而卖给他人。>
大同人来了,用自己的钱赎买了大户人家的田地,然后无偿分配给百姓。>
更是规定,从今往后,田地不能私人买卖,若是有人过不下去了,可以去官府申请救济,官府会酌情安排。>
接下来是废除各种苛捐杂税,确定了消息后,几县百姓突然感觉身上有一层无形的重压被削去了。>
然后是以工代赈,当天工钱当天结算,要米粮可以,要钱也可以。>
没了其他负担,百姓们突然发现到手的工钱能给家人买点新衣服,新吃食了。>
县城、乡下、一天一个变化,哪怕是住在附近的人,往往一觉醒来,就发现家门口大变样了。>
周围环境变好了,地上没有随处可见的大小便,不用天天闻着臭味过活,下雨天不用踩在泥泞又肮脏的水坑里。>
道路被扩宽了,两旁种植了果树,果树下有石凳。>
走累了的人可以随时坐下来歇息,坐在自家门口聊着天,大家都盼望着果树早点开花结果,到时定能让家里馋嘴的孩子笑开花。>
另一边,和想象中凶神恶煞的士兵完全不同,大同的士兵礼貌懂事,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买了东西就立刻掏钱。>
碰上有困难的百姓,还会热情地伸手相助。>
遇上这些兵哥哥,小贩们乐开了花,花钱豪爽不讲价,赚得那个开心啊。>
遇上这些兵哥哥,小姑娘变得羞答答。>
原来大同当兵的条件这么好,给房给地粮饷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