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爱卿所言,暂且先与大同人联合抗金。”>
“陛下英明。”>
赵佶收下众人的恭维,又转向马植道:“马爱卿献计有功,朕封你为秘书丞,赏金千两,赐赵姓。”>
马植欣喜若狂,连跪拜谢恩:“谢主荣恩。”>
赵佶道:“朕欲让爱卿出使大同,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马植连拱手道:“臣愿意,此行必不负陛下所望。”>
“好。”>
下朝后,马植谢过童贯的引荐之恩,拜别众人后,他第一时间找了个经学大师替自己改名。>
“赵良嗣。”>
念了几遍新取的名字,马植满意地离开,第二天一早,他就带人朝西方而去。>
对于大乾的邻居大宋,监察院早在成立之后,就有派人前来。>
这次李儒随楚歌前来后,更是加大了情报的投入。>
大宋朝堂上发生的事,下朝后,就有人出卖了信息。>
李儒第一时间前来向楚歌汇报。>
“和我大同联合抗金?”>
楚歌眉头一挑,嘴角扯起一丝笑意。>
真是太有趣了,想不到真实历史上的“联辽抗金”,兜兜转转之下,他竟然成了当事人。>
李儒皱眉道:“陛下,臣看宋庭未安好心,梁山之人被拉去抗金后,听说死伤惨重,宋帝怕是想利用我们替他们驱赶金人。”>
楚歌笑道:“童贯等人的计策朕岂会不知,不过大同军需要舞台,至于戏怎么唱,就看谁是导演了。”>
李儒道:“陛下这是要答应他们?”>
楚歌点头道:“对,答应他们,为显我大乾诚意,让南路军先替宋帝剿灭江南方腊和淮西王庆。”>
“那打下的地盘怎么处理?”>
李儒心中琢磨,陛下总不会这么好心肠,不要好处地帮助他人吧?>
果然,只听楚歌笑道:“江南和淮西地区拿下后,先拖着,等过段时间再看天下形势。”>
——>
对于大宋的渗透,楚歌除了加派情报人员,和让手下打着大同军的旗号在西夏和大理行事外,更有一些其他安排。>
汤阴县。>
岳和扛着一袋粮食兴冲冲地回家:“娘子,我回来了。”>
姚氏自厨房走出,边擦拭着双手边道:“夫君,何事让你如此高兴?”>
岳和道:“今日小郭县令向我打听鹏举之事,说是有意让鹏举进农兵当教头,若表现好,可向上面推荐鹏举。”>
姚氏闻言,也大喜道:“真是太好了。”>
晚上吃饭时,岳和道:“新来的郭县令可真是个好官啊,处处替百姓着想,今日雪化,就让农兵去为乡里修整水渠,还提前下发了整月的米粮。”>
岳飞默默听着,岳和又道:“对了鹏举,郭县令听闻你之武艺,有意让你教导农兵枪棒之术,不知你意下如何?”>
岳飞放下碗筷,恭敬道:“父亲认为如何?”>
岳和感叹道:“小郭县令说了,如今天下纷乱,内有贼寇作乱,外有草蛮窥视,乡亲们多学点傍身之术也是好的。”>
岳飞点头道:“既如此,孩儿明日就随父亲去晒谷场,教大家棍棒之术。”>
岳和欣慰道:“好好好。”>
第二天,岳和带着岳飞前往县衙。>
一进大堂,岳飞就看到一个年轻人端坐上首,速度飞快却又条理分明吩咐手下人做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