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推论试题,却是能给兄台指出明路,让兄台知道陛下如何出题,取题自哪里?”>
“此言有理,不知……”>
“只需5元银钞。”>
“哎,囊中羞涩……”>
“小弟与兄台一见如故,这样,3元银钞,兄台,此次科考关乎你之前程,钱财乃身外之物……”>
“好。”>
酒楼上,买了试题的学子匆匆离开。>
可还未走出多远,就听到大街上无处不在的叫喊。>
“独家秘诀,独家秘诀。”>
“陛下醉酒后亲口说的考题,只要3元银钞。”>
众学子大惊失色,陛下亲口说的考题?瞬间觉得怀里的试题不香了。>
走上前拦住人一番问价,一看试题和怀中礼部大臣的推论试题一模一样。>
“蔡邕侍郎为您解说科考,只要1元银钞。”>
“陶尚书科考十问,只要1元银钞。”>
“《易经》详解,只要500铜钞。”>
一路走,一路听人叫卖。>
众人直走到大乾书局门口,才发现街上叫卖的书册、考题,这里都有,而且价格远低于刚才购买的。>
“奸商啊。”>
一众人大呼上当。>
——>
皇宫议事厅。>
贾诩说起此事:“陛下,有胆大的商人倒卖习题。”>
楚歌笑道:“这些学子也算问道于盲,此些人多是庸碌之类,人云亦云,你让下面的人看着,莫要让倒卖之风太过猖狂。”>
贾诩点点头。>
楚歌又道:“科举之事,最怕考场舞弊,礼部主持考场秩序,监察院负责监督舞弊,此事责任重大,莫要大意。”>
贾诩拱手道:“陛下放心,此事我会亲自把关。”>
时间来到正月16日。>
这天一早,荀攸安排车辆送郭嘉等人前往礼部考场。>
马车在两条街外就被人群逼停。>
“少爷,笔墨,别忘了带笔墨。”>
“我儿,莫要惊慌,好好考。”>
“烧饼,新鲜的烧饼。”>
“状元烤饼,吃了考状元嘞。”>
“人可真多啊。”>
看着前方拥挤的道路,数不清的人头,郭嘉等人不禁傻眼。>
大街上,赶考的士子,陪同的仆人、家长,沿街叫卖的小贩。>
仿佛全洛阳的人都集中在这里了。>
“让一让,让一让,无关人员靠后,让考生进场。”>
前方响起呐喊,跟着出来一队礼部小吏,一众人拉开红绳,把考生之外的人向外面推。>
荀攸从车上拿下笔墨砚台递给众人:“诸位,大乾朝堂见。”>
“公达对我等却是信心十足。”>
几人相视而笑,随着人流向考场行进。>
考场外。>
监察院的小吏每检查一人的准考证,就交代一句:“切莫在考场舞弊,抓住一次取消科考资格,且终身不得仕途。”>
下方学子连道:“不敢不敢。”>
大乾科举的检查工作,楚歌没有像历史上各朝代那样。>
让人脱衣搜身。>
在楚歌想来,直接在考场上安排两个监考人就行了。>
毕竟他采用的是现代考场布置,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