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城外的农田已经收割完毕,百姓在农兵的带领下,正在开挖水渠。>
另一边,科学院派遣过来的工匠,正带领一伙人在河边安置水车。>
“来水了,来水了。”>
看着河水被水车带着往水渠里走,百姓们高声欢呼,光屁股的小孩跟着水流一路奔跑,边跑边叫,田野间充满了欢声笑语。>
远方挖水渠的人听到消息,瞬间变得浑身是劲,低头猛干起来。>
这下,终于不用再挑水灌田。>
干旱年景也能更好过了。>
先弘低着头,静静看着水渠中流水淌过,良久后,他感慨道:“听说这水车是主公发明的,此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天下百姓定对主公感恩戴德。”>
楚歌感叹道:“只愿天下再无饿死之人,如今我们距离这目标还差得远。”>
“主公慈悲。”>
先弘心悦诚服,此时算是对大同思想彻底认同,同时暗自庆幸当初选择加入了大同军。>
“走,去大道上看看。”>
两人离开田野,朝大路走去。>
这里,无数人正在休整道路。>
一车车碎石从远方运来,铺设在地上,然后用巨大的铁柱子拖着压平。>
骡马在前,工人在后。>
前拉后推,铁柱滚过,平坦硬实的道路就出来了,以现在的交通情况,这样的道路可以用很久了。>
哪怕战马、辎重经过,都不会对它造成多大影响。>
两人一路逛着,来到镇上的小学外面。>
这里正在安装玻璃窗。>
“那上面有我的人影?”>
孩子们围在教室外面,伸长脖子,看着闪闪发光的玻璃,眼中倒映出的却是希望的光芒。>
人群中,有宣教团转业的老师趁机道:“同学们,这是首批造出来的玻璃窗,主公连府邸都未安装,却优先装饰我们学堂,主公对大家这么好,同学们应该怎么做?”>
底下学生喊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老师的声音再次响起:“还有呢?”>
学生们又喊:“主公万岁。”>
那老师听罢,满意地点头。>
主公说大家一同学习所以平日里称呼彼此为同学,但他觉得只有大同之学子,才可以称为同学。>
学校外面的楚歌听着喊声,摇头失笑道:“这是搞个人崇拜啊。”>
先弘恭敬道:“主公有教无类,堪比春秋之圣人,众学子心中敬慕自无不可。”>
一路了解民情,偶尔听听先弘拍拍马屁。>
时间到了中午。>
楚歌道:“走,我们到镇长家解决午饭,顺便了解下百姓们现在吃什么。”>
先弘自无不可,吩咐人去通知镇长。>
得知消息的镇长陈翔匆匆跑来:“属下不知主公驾到,有失远迎,请主公恕罪。”>
“不知者不罪,我心血来潮,想来看看民情而已,没打扰你做事吧?”>
楚歌看着对方裤脚上沾染的泥土,笑道:“这是去田间干活了?”>
陈翔略微拘谨地挠了挠头,说道:“属下今早带农兵去挖水渠了。”>
楚歌笑道:“好,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手干一趟,走,中午就在你家解决,我们聊两句。”>
“属下荣幸之至。”陈翔先是激动,又苦恼起来,“只是家中简陋,怕怠慢主公。”>
“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