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县城共有879户,5876人.>
这里没包括12岁以下的孩童,只因为古代医疗技术太差,儿童容易夭折,所以暂时不登记户口。>
大同军的分田活动,进行了三天。>
三天后,楚歌留下二团看守县城,率领其他人朝周围扑去。>
秭归县下设12乡,这次出兵,就是占领这些乡的。>
过程很简单,每到一地先打土豪,开公审大会。>
罪大恶极的当场斩首,抄没家产和田地,直系亲属三代不可为官。>
罪轻的抄没全部田地和一半家产,亲属等同平常百姓,依然可参与分田。>
无罪的,只没收田地,家产一分不动,尽量劝说其置办新户籍。>
“今后梅家河乡改为梅家河镇,其他乡也一样,我们县下设镇,你们作为镇长,首要任务是给百姓分地。”>
楚歌对大同军挑出来的一批士兵道。>
这些士兵大都聪明机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几百个常用字,也能做简单的数字加减。>
因为行政人员太少,楚歌只能让这些人转业当镇长。>
至于原来的乡老,有罪的已经被抓,没罪的,楚歌也一律打为普通百姓。>
并且立下规矩,规定以后邻里间出现纠纷,需由镇长判定个人对错,镇长判不了的,可以上报县衙,不能像以前一样由宗族、乡老私下设刑堂判人对错。>
楚歌可不想今后的王朝,王权不下乡。>
现在人少,有个镇长配合宣教团坐镇就够了,以后人多了,就把镇分开设村。>
另外,等把外面的乡镇全部搞定,他还会建立农兵制度,一级级下去,就不怕本地宗族做大做强了。>
至于镇长、农兵、乡老、宗族会不会勾结在一起,这又是吏治的事情了,现在暂且不说。>
在梅乡河镇定下规矩后,楚歌决定分兵占领各地。>
五天后,廖化前来汇报。>
“主公,县城外12镇已全部占领,这是户籍资料”>
“元俭辛苦了。”楚歌问道,“都已经分田到户了吗?”>
廖化点头:“都已分好。”>
楚歌见廖化呆着不走,笑道:“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我没给你们分田?”>
“主公自有深意,属下倒是不急,只是军中将士颇为期待。”廖化道。>
楚歌笑道:“这是着急了啊,也罢,今天我就给你们分田分老婆,不先娶妻,田地分到手,也无人照看啊。”>
校场上。>
楚歌看人员到齐,笑道:“听说大家都急了?”>
“不急,不急,主公,我们不急。”>
很显然,楚歌说要给众人分配婆娘的消息已经传开,这时候,校场上回答的声音都充满了躁意。>
众人回答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嘿嘿笑起来。>
楚歌也跟着笑:“回答不急的先等着,等其他人分完了再轮到你。”>
“主公,我们急。”人群中,有人大叫道。>
“哈哈哈。”校场上响起轰天大笑。>
笑过之后,楚歌也不再耽误,拍了拍手道:“把人请上来。”>
第一批进场的女子,大都是城中大户人家以前的丫鬟、小妾。>
虽然大同军的人已经和这些人沟通过,她们也知道自己来是为了什么,可众目睽睽之下,一众女子还是显得羞涩不已。>
哪有这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