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蒸汽机被用在火车和钢铁巨轮上后,朝堂、民间还有学校里,对蒸汽机的讨论和研究就兴致不断。>
因为当初参与发明、研制蒸汽机、火车、钢铁巨轮的人早就功成名就了。>
在大乾,因为楚歌重视科学研究,对发明人的奖赏尤其丰厚。>
在得利的同时,《大乾周报》还对发明人大肆宣言。>
这时代,或许有人对于金钱不太看重,可对于名声,几乎没有人不看重的。>
那些小发明还不说,火车、钢铁巨轮、蒸汽机可是被史家做传,名流千史的。>
试问这样的人,谁又不羡慕,谁又不想成为呢?>
于是乎,几年下来,以蒸汽为动力的水车、纺织机、锻铁设备、码头的提拉设备等,都已经充斥着大乾上下。>
这种情况,楚歌在之后几天的巡查中见识到了。>
乍看各地遍布的蒸汽设备,让楚歌颇有一种置身蒸汽朋克的世界当中。>
当然,对于这种举国重视科学的氛围,以及孩子们第一理想是当个科学家,楚歌是鼓励甚至大力宣传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
一个月后,楚歌把巡查的最后一站定在北方。>
一来,他可以顺路带貂蝉回家省亲。>
二来,北地归附最晚,如今又是小冰河时期,棉花暂时还未传到大乾,羊毛纺织一直是楚歌关注的重点。>
楚歌陪同貂蝉在王府待了一晚,可把王允给激动坏了。>
太原地区的其他世家眼红不已,大着胆子请求王允代为引见陛下。>
“陛下北巡劳累,诸位还是不要打扰了。”王允想也不想地就拒绝了众人的请求。>
好不容易通过貂蝉的关系,让陛下对王家另眼相看,他可不想做一点让陛下厌恶的事。>
至于得罪这些人,王允比谁都清楚,只要王家昌盛,这些人见到他比见到亲爹都热情。>
第二天,楚歌继续北上。>
陪同的人有王允和袁绍,以及北地商盟的一些人。>
这些人大都承包有草原牧场。>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蓝田、白云、青草,让楚歌的心情都好了很多。>
他边走边道:“如今北方一地,每年可产多少牛羊和马匹?”>
作为北地牧场的承包商,袁绍和王允等人一路小心翼翼地陪同楚歌的巡视。>
听到楚歌问起,两人相视一眼,最后还是袁绍出来恭敬道:“回禀陛下,经过两年育种,如今各家牧场相加,可年产四十万只羊,三十万只牛,还有二十万匹马……”>
说实话,袁绍现在是佩服楚歌的。>
不仅因为楚歌对袁家一视同仁,对袁家为首的北地商人也没有成见。>
还因为大乾的日益强大,大汉在时,对北地草蛮几乎采取守势。>
强大时,赶跑草原各族,也没有获得什么回报。>
可大乾不同,随便一两个点子,不仅让他们这些世家赚得盆满钵满,也让北地充满牛羊,马匹。>
走在前面的楚歌,听了袁绍的介绍后,点点头又摇头道:“北地商盟做的不错,可牛羊,马匹的产量还是太低。”>
“我大乾人口逐年增多,区区几十万只牛羊不够塞牙缝,朕不怕你们赚的多,就怕你们不够用心,说说看,产量上不去是放牧人员太少,还是牧场不足,亦或是育种技术问题?”>
袁绍沉吟片刻,拱手恭敬回道:“启禀陛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