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时代的粮食产量还是感人。>
他希望周泰的海洋之行能一切顺利,给他带来好的粮种。>
占城。>
被楚歌怀念的周泰,此时正带着一众土著攻城略地。>
凭借大乾士卒的素质,和相差几个代差的兵器、铠甲质量,大军到处,可谓是所向披靡。>
战斗过后,周泰教过一个年轻的土著,指手画脚地说到:“告诉他们,今后好好种地,有的吃,有的穿。”>
“系,系,将军。”土著点头哈腰地跑去大声告诉其他人。>
周泰满意的点头,这土著小伙,可是指导员花费了很大时间,才教出来的翻译。>
就在周泰正要带人继续攻城掠地的时候,有传令兵匆匆跑来道:“将军,后方传来好消息,种下去的稻米熟,还是大丰收。”>
闻言,周泰精神一振,连拉过身旁副将道:“我将没记错的话,这批试验田是在五十天之前种下的?”>
稻米,是周泰此行最大的目的,军中将领自然也知道,并且人人记在心上。>
面对周泰的回答,副将肯定的点头道:“将军,你没有记错,我记得也是这个时间,大伙说是不是?”>
“对,将军,小的也记得是五十天前种下的。”>
“没错,不会有错的。”>
环顾四周,周泰见人人点头,顿时大笑道:“好啊,陛下要的稻米找到了,我等可以回家了。”>
听到回家两字,众人心中一振。>
这趟海洋之行,是大乾第一次远洋,自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大海上,他们也遭遇了风暴,有人掉进海里消失不见。>
在占城的原始森林中,他们也遭遇过疾病,有人不幸离世。>
哪怕面对土著,虽然战事顺利,可也不是没有伤亡的。>
一听回家,想到家中妻小,大家顿时没了继续战争的心思。>
好在众人这趟旅行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带回稻种,打下多少地盘还是其次的。>
回到后方城池,周泰先是确认了事情的真假,然后召集军中将领和内政官员开始商量起回程的事。>
有官员出来道:“虽然陛下当初只是让我等探查中南形势,带回稻种,可我军既然已半据占城之地,无故放弃,实在可惜,下官愿意留守在这里。”>
出海探查这种事风险大,能跟随而来的士卒或是内政官员,大都是年轻人,而且是胆子大,敢冒险的年轻人。>
风险大,意味着收获大,一趟远洋之旅下来,尤其是找到了陛下所说的稻种,回去后,必然高升。>
可有眼光的年轻人知道,若是大乾能占据这里,每年给国内提供不菲的粮草,做成后,更是功比天高,日后定能平步青云。>
“将军,下官也愿意留守。”>
周泰作为此次行军的主官,他的意见决定了在场所有人的前途。>
听着这些官员的话,周泰也觉得有道理,他们这些人辛苦打下的地方,若是直接还给那些土著岂不可惜了。>
想到这里,周泰直接道:“你等派人去统计愿意留下人员的名单,谁愿留下,本将一律批准了。”>
众人大喜,连起身拱手道:“谢将军成全。”>
愿意留下的人比周泰想象的还多,毕竟大家都是聪明人,这地方得天独厚,哪怕稻种传回国内,想普及天下也不是短时间的事情。>
如此一来,占城之地,之后这些年必定被陛下时刻记在心上,他们这些愿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