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还是算了吧,万余甲士,水军还弄不了。>
送走了韩世忠,杨博继续带着流民休整。>
渡江的位置在黄天荡上游,现在还不着急扑进战场。>
如今权建康府的任命已经下来了。>
最近这段时间,建康府就是十八万流民的就食地。>
打下几乎无人防守的府城,夺了岳爷功劳。>
也有利于岳爷加入黄天荡战场,有肉大家一起吃嘛。>
“三娘,唤上官悟过来。”>
让金三娘去找上官悟,有些后路杨博需要布置一下。>
肉是猛虎恶狼肉,吃不吃得下再说,后路需要留好。>
黄天荡离着建康府城很近。>
只要还有些城防,不失为一个避难的好地方。>
一路走来,杨博也体会到了贼配军们的难处。>
为将大不易,除了战场的胜负。>
粮食、军饷、士气、家眷无一不需要将领操心。>
有一处处置不好,直接就会影响战争的胜负。>
宋军跟雇佣军也差不多,而且是带着家眷的。>
贼配军的称呼,想想军饷就高不了。>
还要经过军官们层层克扣,到手的寥寥无几。>
前因军饷不足,后有家眷牵挂,一旦战事失利。>
死战保家眷,那就是想多了。>
不如降了干脆利落,临战做降兵。>
对面无论是金贼、辽人还是西夏,临战绝对不会杀戮降兵。>
史料记载,许多宋军出发之前,还要打短工凑集军资。>
经商做买卖的也不在少数。>
大部分宋军,充其量也就是拿着武器的流民而已。>
杨夫子的流民大队,不算拣选的青壮,可能都比一般宋军精锐。>
兵不成,将领再勇猛,也很难有作为的。>
种师中临战面对讨要开弓钱的军汉。>
想必心里是感同身受的吧?>
至于西军跟西夏打生打死,那是在家门口。>
而且行军不用带家眷。>
守护家园,战力自然是不一样的。>
行军带上家眷,本是督促士兵死战的手段。>
到如今却成了直接影响宋军战力的根本原因之一。>
所谓时移世易不过如此了。>
带流民南渡这段时间。>
杨博操心的事情,比宋军将领要少的多。>
只有粮食跟行进时的纪律,是杨博要面对的问题。>
有粮食牵着,难度并不大,却让他焦头烂额。>
宋军的糜烂,问题出在了根源上。>
将领本事大,还好一些。>
一般的将领,带散队伍也不算是稀奇事儿。>
比如跑将刘光世。>
宋军不成,上官悟的人马也一样不成。>
上官悟虽说有行军经验。>
但是打金兀术,行伍经验不够。>
而且上官悟的人马战力低下。>
听着是万余人马,但可战之人不过两三千。>
而且很容易临阵倒戈。>
上官悟的人马倒戈。>
又很容易造成流民的溃散。>
一圈推理下来,上官悟就不能留在黄天荡附近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