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路可退,则不当退。>
进退皆死,不如战死!>
选择的机会并不多,目前来看,只有战死这一条最痛快。>
心里有了成算,赤红的双眼微阖,杨博杨夫子继续开口。>
“贼配军,如果是在长江的旧河道之中呢?”>
史料跟经验,是杨博的依靠。>
但到具体实施,差别可是不小。>
进入黄泛区之前,杨夫子信心满满。>
如今的杨博,焦头烂额。>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自人数过了六七万,杨博一直呆在前军,从没有往后面走过。>
热乎乎的历史,一样不忍卒读。>
纠集着脑中的史料、演义,杨博也在不断完善求生之路。>
黄天荡是大江支流的汊湖荡,老灌河故道,是胜败的关键。>
杨博琢磨着,扼守河道,也不是不能战一场。>
将家眷妇孺放在后军,十八万人,可战之兵至少十万以上。>
加上各路援军,即便大败。>
有了各军辖制,十八万人,也不至于就地成为乱民。>
至于仗怎么打,只能临场现浪了。>
“如无必要,最好不战!”>
盯着面无表情的杨夫子,上官悟心里有些忐忑。>
杨夫子知兵而且果断,是军中帅才。>
所以上官悟也就接受了杨夫子贼配军的叫法。>
如果喊他上官太尉,他这边反而心里发虚。>
杨夫子是厉害,可对上金兀术,那就两说了。>
到如今,还没人真正挫败过金兀术的东路军。>
“此战过后,你上官太尉比肩赵知州不在话下。>
或有可能比肩韩刘两位。”>
听到上官太尉自杨夫子口中而出,上官悟立马就心虚了。>
比肩韩世忠与刘光世,想都不敢想的。>
这是自种折二将门之后,大宋的风云人物。>
虽说风评不怎么样,但也是皇帝行在臂膀依靠。>
没有护驾之功,还能比肩韩刘。>
那杨夫子所说的截击金兀术,只怕是空前的大战。>
以步军对战金贼马军,这等同于寻死。>
上官悟直接一言不发,僵在了当场。>
“六郎,下去查一下,看看有没有人能联系到各处的乱匪。>
知会这些乱匪,三月间,金兀术搜山检海得来的千船珍宝,将泊在建康府的黄天荡!>
东京汴梁城十八万义军,已然南下堵截。>
建功立业在此处,天降横财也在此处!”>
见上官悟这个贼配军不给力,杨博索性就将情报爆了出来。>
各处乱匪想要成事,缺少的就是钱粮。>
而多半乱匪的首领起事,为的也是钱粮。>
想着参战的一位位宋军将领。>
杨博这边索性送上了一场饕餮盛宴。>
成了,你好我好大家好。>
不成,道友贫道一起完。>
以现在的时间算来,金兀术不是在赶去黄天荡的路上,就是已经蹲在黄天荡了。>
情报泄露给金贼也无关紧要。>
自己这边正常赶路,也能恰逢其会。>
“杨夫子,慎重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