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远超想象,也是可怕的烦恼。>
杨博此来,主要还是为粮草。>
但遇上大批甲胄也不能不拿,剩下,就是金贼跟签军精锐的甲胄了。>
一套扎甲,少说五十斤。>
不管从经济成本的角度,还是人力成本的角度。>
大几千套的甲胄,都是不能放弃的。>
一直到后半夜,杨夫子身后已经有了近三千壮丁转换的甲士。>
还有五六百辆牛车,二三百匹战马。>
期间,上官悟还来拜了杨夫子。>
今晚这事儿发了,上官太尉不服也不成,这位杨夫子真是神人。>
金贼大寨,说拿下就拿下。>
有进士郎的身份在,还知兵善战,宰执不敢说,枢相应该是没问题的。>
对上官悟而言,别说是枢相,就是县令知州,也是武人惹不起的存在。>
见上官悟来了,杨博也算是找到了能支使的人。>
汴梁城里的军民不少,正好过来搬走武器仓库。>
大概问了一下,上官悟那边也是一样的烦恼。>
粮食占了太多,运力不足,幸福的烦恼很可怕。>
缺粮的时候怕哗变,粮太多又运不走。>
这一晚的际遇,让内心忐忑的上官悟。>
再见运筹帷幄的杨夫子,心里多少有些敬服的滋味。>
嘱咐上官悟那边,一人带上三十斤粮食,然后过来着甲。>
让他也跟金家寨这边一样。>
扎了长枪、长刀之类做扁担,再回去挑粮食。>
看着上官悟脸上的服帖神色,杨夫子的心情又好了三分。>
安排起杂乱事务,都比之前有条理了。>
“天王爷爷,寨后的汴水岸边,还有百十条小船。”>
关三郎的称呼,让杨夫子有些不喜。>
这诨号唱出去,以后难免让人忌惮的。>
但他带来的消息,却让杨博喜出望外。>
今晚这事儿算是妥了。>
粮食船只都有了,只要不遇上大队的骑兵,大事可期。>
“关三郎,问一下有没有会撑船的。>
再带上几百甲士过去。>
两人一条船,船上不要带粮食。>
将剩余甲胄、武器全部上船。>
带着他们去约定的地方。>
你带人沿汴水保护船只。”>
船只这种东西,不是金银粮食。>
那是南渡的必需,不赶紧弄走容易内斗。>
现在的汴梁军民,还在忙活着抢粮。>
等他们明白抢的粮食多了运不走,就会四下寻找运输工具。>
一旦起了冲突,涉及活命的粮草,必然要出人命。>
支走关三郎,杨博望向汴水方向。>
只要船只在手,汴梁军民就更好拿捏了。>
南渡,船是关键。>
偌大的刘家寺大寨,金家寨的人马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收拢各种物资。>
有了船只,杨夫子就可以随便挑拣物资了。>
直到天光微亮。>
杨博才带着大队的甲士,谨慎的押着无数粮车,出了刘家寺大寨。>
除了粮食、衣甲兵器,车队里还有十几车的金银。>
现在没多大用的书画、古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