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女书史常平的话听在耳中。>
杨夫子却没敢当真,这厮是受过刺激的。>
以后尽量要站在她的身后,不能站在她的前面。>
杨博自知不是冲锋陷阵的材料,驴骑士一次就够了。>
这次信了常平的鬼话,下次她的枪头,弄不好就会扎在杨夫子的身后。>
“着甲!”>
穿戴整齐之后,杨博这次换了随身的武器,金瓜跟唐大刀一样儿不带。>
而是让女书史给找了一把普通尺寸的唐刀。>
晚上,弄不好是要动刀的。>
金瓜跟超重的唐大刀,杨博自认是玩不转的。>
两三斤的唐横刀拿着不香吗?>
虽说嘴上说的信心十足,但真正足不足,要看能不能拔了刘家寺大寨。>
出了屋子,金六郎、金二父子已经等在了寨子里。>
“六郎,还是昨夜那些人,放下去。>
鼓动各寨,今夜去刘家寺大寨饱食。>
咱们也准备出发。>
记着,硫磺、硝石、木炭,一样儿也不要落下。”>
事到临头,没什么可犹豫的。>
拔刘家寺大寨,杨博用的是民心。>
民心即温饱。>
饿了年余的汴梁军民,只怕也快到了极限。>
不说振臂一呼从者如云。>
但有人鼓动,从者如云也不是开玩笑的。>
再懦弱的人被饿极了,即便比不上虎狼,也能算作是恶犬的。>
处于崩溃边缘汴梁军民,想要爆发,差的可能就是昨晚的饭香味。>
杨夫子只管大略就好,细处的事儿,自然有金六郎掌管。>
两人之间出了疏漏,那也是没办法的。>
条件有限,只能稀里糊涂的往前冲,>
因为时间不多了,金贼的主力马上就要返回。>
之前密不透风封锁线,现在只怕已经有了空隙。>
机会就在眼前,放过了就走不了。>
拔刘家寺大寨,杨博没敢带女书史,就怕这厮歇斯底里一下。>
金家寨离着刘家寺大寨,差不多十里路。>
出了寨子没一里地,杨夫子跟众甲士就解了甲。>
不解不成,杨夫子的宝相麒麟甲五六十斤,扎甲也差不多的重量。>
刘家寺大寨离着金家寨十多里路呢。>
一路着甲走过去,人就干废了。>
好在带了五百多青壮,他们的扁担也很有特色,至少三根长枪绑在一起做的扁担。>
金六郎的家资不错,至少一千五百杆长枪作为家底儿,也足够渡江之后自保了。>
一路走着,杨夫子发现自己低估了民心。>
金家寨并不是头一伙出发的。>
路上的汴梁饥民,扶老携幼都在朝一个方向出发。>
那就是金贼的刘家寺大寨。>
汴梁左近的武器着实不少,人家拄的棍子也是长枪、长刀之类。>
杨博见路上老幼都带着武器,心里也妥帖了。>
今晚的大事,也基本妥当了。>
虽说超出了预估,但杨夫子不在意,人越多越好。>
过程不重要,重要是拔了刘家寺大寨。>
只要那边没有大队的骑兵,没有正经的弓弩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