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仅仅如此,也不过是一个王朝的改朝换代罢了。
大明站在一边,完全就是个看热闹的吃瓜群众。
但真的仅仅如此吗?
李成桂家的老五李芳远,这小子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不知道是不是都姓李的缘故,李成桂家族的血液里,也流淌着李二不羁的基因。
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老朱走的那一年。
大明皇城朱允炆做了不肖子孙,身为藩属国的李朝有样学样,玩的就是一个父辞子笑。
洪武三十一年二年,李芳远果然再次发动“庚辰靖社”,也就是第二次王子之乱。
“庚辰靖社”后,李芳果被逼退位,李芳远正式即位,成为历史上的朝鲜太宗。
经过两次变乱,痛失爱子和宠臣的李成桂,对李芳远极其反感。
“常郁郁不乐,游幸稍数”,说的便是他的心态。
之后他意兴阑珊的回了老家咸兴,后来又去了丰壤行宫居住,最后直接在杨州桧巖寺出家,皈依佛门。
本想着就此终老,但李芳远可比李二会玩。
建文四年,他又被李芳远从咸兴挟持回京。
不知道他俩说了些啥,李成桂大怒之下,居然要用弓箭射死李芳远!
可见这父子俩感情之‘深厚’,相见之‘恨’晚。
此后,李成桂便被李芳远彻底幽居在昌德宫内。
这本是李家父子的事,但其中却牵扯到了大明。
建文三年的时候,为了获得‘上国’支持,同时抑制国内反对的声音,李芳远向大明递交国书,祈为藩国。
当时朱允炆正被朱老四和苏谨搞得晕头转向,为了在内战中拉拢朝鲜站在朝廷一方,只能对李芳远更多地采取怀柔政策。
当时朝中都忙活着焦头烂额的对付朱棣,哪有功夫管李芳远是不是篡位?
于是朱允炆便敕谕礼部,"朝鲜本礼文之国,辞位传袭之事,……若果无亏天理,悖人伦之事,任他国中自主张"。
然后,又赐李芳远国王诰命,及亲王爵的九章冕服。
这已是极大的殊荣,因为朝鲜本郡的王爵,只配赐五章服。
冕是平天冠上的玉带,就是电视里皇帝挡脸的那玩意。
皇帝十二冕,亲王九冕,这是定规。
章是龙袍上的纹章,同样帝十二亲王九。
可见当时的朱允炆已是病急乱投医,直接给李芳远升格成了亲王待遇。
此举也不知是不是为了恶心一下朱棣,因为当时他还是燕王...
李成桂篡位后,一直想要得到天朝上国的认可。
但老朱可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主,你丫的玩篡位,老子能认你?
没派兵去平了你就不错了!
那年老朱知道这事后,立马停了朝鲜(当时还是高丽)的朝贡,坚决表达了大明的态度——这龟孙咱可不认啊。
但没想到,李芳远却满足了他爹的怨念,不止被赐名朝鲜,还大大的给自己升了好几级。
虽然以后再也不能称‘朕’,只能称寡人或本王,但优惠是实打实的啊!
至少,他才是第一位获得正式册封的"朝鲜国王"。
只可惜赐他名分的主子不大能挺,还没两年就被自个儿的叔叔和妹夫给干了。
不过燕王这个皇位所来,和他颇有些异曲同工之妙,李芳远不由得就把朱棣奉为知己。
朱棣"靖难之役"成功登基之后,李芳远又再次上贺表,请冠冕服饰。
但朱棣却不乐意了。
咱和你是一回事吗?
你是篡位,弑父杀兄,俺可没干这些,嗯...大侄子是自个儿嗝屁的,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