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 > 军史小说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六百九十九章 朱屠夫?不,是朱青天!

第六百九十九章 朱屠夫?不,是朱青天!(1/5)

上一章朕真的不务正业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我读书在线收听!
“你说印加古国的命运,有没有可能在大明身上发生呢?朕不知道,历史总是如此,有它的必然,也有它的偶然。”朱翊钧笑着说道:“但咱大明是在铁与火之中建立,是南宋灭亡后,胡虏腌臜之中建立。”

历史真的很有趣,它是既定的过往,也是未知的以后,它不会生气,也不会怒骂,更不会辩驳,同样,它也是最好的、最有耐心的老师,你学不会了、忘记了、故意忽视了、岁月史书、妖魔曲解、甚至将它娱乐化,它也不会打你,骂你。

历史这位老师,只会重来一遍,告诉你,道理就是这样,你再胡编乱造也改变不了。

“所以,印加古国的教训,我们是需要认真对待的,我们的算学在郭守敬郭神仙之后,几乎两百年没有进步了,这就是和世界缺少了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造船如此,毛呢亦如此。闭关锁国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不过还好,咱大明别的不多,就读书人多。”

“这些红毛番也就是打不过大明,现在才表面恭顺而已,若不是大明水师强横,你猜朕杀了特使索伦,费利佩是赔大明两百万银子说是个人行为,还是征伐咱们大明?一定是后者。”朱翊钧说起了旧事,杀索伦。

费利佩二世把这个行为推给了索伦的个人行径,而后给了两百万两白银,算是给了彼此体面,但如果没有水师如此强横呢?如果大明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呢?

自正德年间,泰西的帆船漂洋过海来到大明,跟大明也过招了好多次,打不过才老老实实做生意而已。

“汉室江山,代有忠良。”朱翊钧又重复了下这明,就此消散,文化只剩下了壁画证明其真实存在,民众成为了奴隶,在恶劣的矿山中,消失不见,甚至连血脉都逐渐断绝。

靠着忠良真的能撑下去吗?虽然历史一遍遍的告诉朱翊钧,真的可以,山河破碎飘摇之日,前赴后继的能人志士们,用鲜血在废墟中数次重塑了中国,并且再次让古老的文明爆发出了耀眼的生机。

但…如果危机足够大,大到再多的能人志士,舍身报国,都无法弥补这种差距呢?差距足够大,大到能人志士都心灰意冷呢?

朱翊钧拿起了朱笔一边写,一边说道:“印加古国亡于封闭,还揭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落后就会挨打,落后就会国破家亡,落后就会连文明的名字,都会被偷窃,泰西那么多的罗马,没有一个是真的罗马。”

朱翊钧是个悲观主义者,他喜欢料敌从宽,在他看来,与其让能人志士前赴后继的填落后这个无底深渊,撑起天倾地陷,还是一直领先于世界更好,当惯了天朝上国,就一直做天朝上国,才是道理。

世界从不和平,只是大明军的剑,让大明变得和平。

朱翊钧南巡弄了很多的项目,其中就有阅江楼,这楼是雅客们嘲讽朱元璋的地方,这个烂尾的楼,终于又开始动工了,这些个雅客们当然不满,立刻开始批评朝廷,大兴土木、劳民伤财,骂了多了,连百姓们都琢磨出不对劲来了。

一个阅江楼,才多少银子?就这么招人恨?那阅江楼主要功能是报时,是有利于整个南衙的。

很快,百姓们就意识到了这些雅客笔正们,不过是为了骂而骂罢了,也就懒得理会他们了。

这些笔杆子们把朱元璋说的跟地狱里爬出来的凶神恶煞一样,但百姓们反问一句,朱元璋要真那个样儿,是怎么从拿破碗,到做皇帝的?

这就是个基本逻辑说不通的地方,真的是那么坏,哪里来的大明?

朱翊钧懒得理会这些风力舆论,在西湖别苑,继续处理这五湖四海的奏疏,七月的杭州已经非常酷热了,连凉亭的风都是燥热的,经过了复杂的政治斗争后,大明皇帝的生活终于变得平静了起来,他可以关注到一些更加具体的杭州百姓的生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朕真的不务正业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