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正在把见外官百姓这一个祖宗成法,变成一个收集民意的制度,作为制度的制定者和推动者,朱翊钧都希望得到张居正的认可和支持,张居正选择了鼎力支持,阻塞言路、蒙蔽圣听这武百官,接受了他们的恭贺,这是拜年。
一直到月上柳梢头,朝臣们的拜年才算是正式结束,朱翊钧换了一身常服,开始准备守岁的事儿,过年守岁,欢聚酣饮,离宫的守岁也还算热闹,有百艺入宫贺岁,还不算无聊,陈太后喜欢听戏,今年的戏班子唱的是《打徐阶》的最后一段,徐阶伏法。
这也是万士和万太宰写的唱段,起转承合,倒是引人入胜,改编不是胡编,万士和基本遵循了事实进行了一番二次创作,最后又加入了一段天哭的场景,让整个故事变得更加完整。
天哭,哭的不是徐阶含冤而死,徐阶冤不冤,整个大明都非常清楚,天哭哭的是徐阶为何现在才死。
赏钱,也有,不过都是统一的一百文,人人都有,和隆庆年间动辄几十两银子的恩赏,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大明的皇帝的吝啬,艺人们最是清楚不过了。
子夜时分,鞭炮齐鸣,守岁至此结束,第二天皇帝还要去太庙祭祖,宫里和文武百官的守岁,不会过子夜。
次日的清晨,朱翊钧带着朱翊镠去了太庙,太庙祭祖,也是朱翊钧每年跟列祖列宗做述职报告的时候。
朱翊钧点好了香,开口说道:“今年没干什么大事,总结而言,便是富国强兵,富国,今岁清丈大明常田784万顷,岁入两千多万石,强兵,从蒙兀儿国弄了不少的战马,现在有三个骑营,共计万余人,海防巡检大量扩编增至一千二百处,海防巡检一千四百名,一司浪里白条十到五十人,以稽私领赏为主。”
“俞帅走了,朕把他安葬在了西山陵园,俞帅这一辈子都在平倭,朕打算日后让俞帅配享朕的皇陵祭祀。”
“朕抽空把徐阶给杀了,把努尔哈赤送到了解刳院里。”
“再没有其他事儿了。”
万历七年是比较平静的一年,既没有张四维族诛、孔府轰然倒塌,也没有朱翊钧大婚,杀徐阶和杀努尔哈赤,都算不上什么大事。
朱翊钧比较贪心,把俞大猷的配享,放到了自己这边,按理说应该配享道爷,毕竟俞大猷能够功成名就,是道爷环召之恩,但,谁让朱翊钧现在是皇帝呢?
万历书的活儿,让这贱儒到塞外吃吃沙子,喝喝西北风,脑子就清楚了。
朱翊钧这个军事天赋为零的都清楚,大明能在大鲜卑山东麓取得战果,完全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就以地利而言,东麓多山崎岖,草原的骑兵不容易展开,机动力的优势得不到体现,大鲜卑山往西,一望无际都是草原,大明没有骑兵,跑到草原上当活靶子不成?
纸上谈兵,都比这赵世卿的发言合理的多。
“陛下,此疏未尝不利于国事。”张居正赶紧解释了起来,他拿出这封奏疏,不是托庇于皇帝,让皇帝收拾赵世卿,而是为了对塞外进行攻伐的风向转变。
明面上,俺答汗还是大明的顺义王,大明这艘船这么大,不是想掉头就能掉头的,风向要变,自然要旧事重提,张居正拿出这封奏疏来,意思就是让这帮人掀起这股风力,而后利用这股风力。
“先生所言极是,但这个赵世卿说的不对,国之大事,在戎在祀,戎事事关重大,岂能容此等荒谬言论胡说章。”
当初主张议和的就有张居正,现在朝廷要主战,那张居正当初的决策就是错的,张居正拿出这本奏疏,未尝不是打算以自己的名誉为代价,换取大明对俺答汗政策的调整。
万士和的思路则是:都怪俺答汗!
俺答汗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
一切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