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叫人千声不语,货叫人点首自来。>
这话用这儿,其实也挺合适。>
像容宝斋,这么大的名气,这么大的店,还是跨业经营。>
各部门加起来小一百号人呢。>
所有大小事务,只凭一个正主任和一个副主任管理。>
那二人必定日理万机啊,哪儿能说见就见啊?>
一般名气的画家来到这儿,也不可能有这待遇。>
所以如果容宝斋的领导能亲自过来解决问题。>
这绝不是人家给康术德面子,而是人家给沈周和石涛面子。>
但这恰恰也就是说,兹要是人过来了。>
这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对这两幅字画的重视,表露出一种先决的期望。>
也就意味着康术德他们已经悄悄的变被动为主动了。>
今儿跟着老师傅过来的人,自称是容宝斋的副主任,四十来岁,姓宋。>
来了之后,他做了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就只顾着去瞅东西了。>
东西看过了,一改刚才进门时的冷淡严肃,变得热情又多话。>
他让老师傅给拽出几把凳子,拉着扯着让康术德坐下谈。>
这显然又是个好现象。>
何况老爷子可站了老半天了,也巴不得能歇歇腿儿,于是一点没推辞就坐下了。>
只是没有宁卫民的座儿,让这小子可是眼馋极了。>
但没办法,这个年头可没什么顾客是上帝之说。>
凭他的年纪,没资格跟这些年纪长他一辈的人一块儿坐,这就叫长幼有序。>
结果怎么样?>
这宋主任开口问的第一句,就招宁卫民不受听。>
“问您个情况,这两副字画是您自己的?”>
这小子心里可正为没座儿别扭呢。>
自然不必客气,直接就飞过去一烧鸡大窝脖儿啊。>
“什么意思?是不是看我们穷啊?我们这可不是偷的,也不是抢的,是清清白白自己的东西。”>
宋主任被戗得有点尴尬,目光这时才注意到宁卫民身上。>
为此,康术德不能不假意愠怒,瞪了宁卫民一眼。>
“没规矩”。>
然后转头对宋主任致歉。>
“这是我侄子。让您见笑。”>
宋主任能怎么办?>
摆摆手,故作大度笑了。>
“没什么没什么。年轻人嘛。”>
但回过头来,跟康术德交谈却显得更客气了一些。>
可见宁卫民的“莽撞”也有积极作用。>
“老先生,我可不是那意思啊,请勿见怪。”>
“主要是因为这修复费也就这样了,我们给您真减不了几个。我们店也没有分着付钱的规矩,真是很为难啊。”>
“可如果这画儿就是您自己的呢,我倒还有个变通的办法。就是想跟您建议一下,希望您把这两幅字画出让给我们。”>
“如果您愿意的话,您不但不用花钱,还能带着一笔不少的钱回去。您觉得这样行吗?”>
那老师傅也在旁帮腔。>
“您不是手头紧吗?您要因为价钱的事儿不修了呢,这两件儿东西多半儿就得毁了,太可惜了。您要给我们店里,这两样东西修复的钱,就不用您再出了。一举两得,多好啊,是不是?”>
说完,这二位都盯着康术德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