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人极讲究名字。>
从人的名字到店铺的名字一直到街道、桥梁、建筑物的名字,无一不讲究。>
讲究的是什么呢?>
讲究的是名分和意义。>
因为京城人相信老祖宗的言训——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一落生,京城人千方百计也要给孩子起个吉祥的名字。>
拿边家的宝贝孙子来说吧,这小家伙的大号就不含糊。>
那是边家人一起求着康术德给取的名,叫做边旭升。>
意为旭日东升。>
听听,这多大的气魄!>
虽然边家的大人们也清楚名字不过是个符号。>
知道即使给耗子起个再动听的名字,它也变不成猫。>
可仍然会在给孩子起名儿的事儿上有着执拗的计较。>
希望能借此寄托上亲人们美好的祝福。>
盼着自家的孩子能真的如这个名字一样有出息。>
还有开店铺,也是一样的道理。>
再小的门脸儿,哪怕房破得就要塌了。>
那店老板也得想方设法来个喜兴的、文雅的、大气的名字。>
否则别说他自己干买卖都没心气儿,怕是主顾也不愿意进店来照顾他的生意。>
或许单从这方面,就能看出津门人和京城人不一样的地方来。>
因为京城的土壤是绝不会诞生“狗不理”这样不合章法的招牌的。>
这里,就连个卖生鸡鸭的小店也得叫“聚德全”。>
连个卖酱肘子的盒子铺也得叫“天福号”。>
就连一个羊肉床子也得叫“聚宝源”。>
大点的商家就更是如此,名字一个比一个吉利,用的全都是好词儿。>
像什么“福”、“合”、“益”、“通”、“聚”、“宝”、“顺”、“庆”,都是比较常用的。>
说白了,店铺的名字要没起好,不像那么回事。>
那对京城人来说,就像一脚踩在泥坑里一样不可容忍。>
至于说到吉利的字眼,“春”字也是很常见的。>
像京城药铺有长春堂、绸缎庄有正和春,茶庄有吴瑞春、庆林春。>
庄馆甚至有八家字号里都带“春”字的酒楼,凑在一起被称为“八大春”。>
要问京城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春”字?>
不为别的,主要就是因为冬去春来,万物萌发生长繁茂。>
京城人才会用“春”字来蕴喻事物的兴盛。>
要不怎么一翻过年来,扇儿胡同2号院的边家、罗家就都忙着、催着,给自家的小儿子找对象呢。>
毕竟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就连小猫小狗都愿意往一块凑乎。>
这也就意味着,年轻男女的荷尔蒙会外旺盛,这时候相亲,搞对象的成功概率最高。>
不过可惜的是,老辈儿人即便精明如斯,却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因为他们忽视了一点,时代已经变了。>
如今不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了。>
婚姻的核心也不再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娶妻娶妻烧饭洗衣”这么简单了。>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句话,所指向的条件,早就开始变得苛刻起来了。>
结一门亲,哪儿有过去那么容易啊?>
任何条件一错位,那就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