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月14日,星期日。>
这一天,当太阳照常升起,金色的阳光又渐渐照亮了古老的紫禁城。>
也给那些高高的绽放在枝头上的玉兰花染上了一层柔和的光芒。>
让那一朵朵的白,一朵朵的粉,显得既清透又梦幻。>
只可惜京城的老百姓们,却几乎都对这样的美景视若无睹。>
这即是因为大家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
也是因为大家的心思,恐怕无不被昨天刚刚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给搅乱乎了。>
对于这个“基本国策”所规定的,“在城市中,一个家庭只要一个孩子,农村最多要两个孩子”,大家的意见不少,还并不能做到全无异议的接受。>
除了罗广盛这样已经生了儿子的主儿,那不知多少家庭都在为“没有男丁传宗接代”的隐忧,充满了焦虑感。>
甚至就连边大妈都在其列,很有点沉不住气了。>
要知道,她的大儿媳妇李秀芝虽然争气,目前已经有了孕。>
可还不到日子,又哪儿能看出男女来啊?>
所以既然看不出男女,老太太就没法安生啊。>
瞧赶这垦节儿吧!>
为这事牵肠挂肚的边大妈可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没法说!>
想想看,连她都解决不了自己的心病。>
她又怎么去帮着街道宣传计划生育的精神,去给别人做思想工作呢?>
哎,大约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这还是头一次,有点羡慕农村户口了。>
不用怀疑,鉴于这条政策的受众之广,牵扯到了千千万万户家庭的根本。>
这几天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都必然是以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解读为头版头条,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报道了。>
那么可想而知,又哪儿还会有多少人再去关注生活里的其他方面呢?>
于是许多放在平时一定会引人瞩目的事儿,就被掩盖得无声无息。>
恐怕至少也得个把月过去,等到大家把注意力从计划生育的事儿上挪开,对这件事的情绪恢复淡定,才会以一种猝不及防心情感受到生活的新变化。>
就比如说,随着春暖花开,持有相机的国内游客数量在迅速增加。>
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把摄影当成了个人爱好。>
拍照片,几乎于一夜之间跃升为恋人间最流行的游玩方式。>
而这背后反映出来的,恰恰是我国相关工业产生能力的大幅进步。>
正是由于我国的照相机也像“三转一响”一样满足了充分供应的条件,并且降了价。>
照相机才会在这个时间节点开始普及,进入寻常百姓家。>
从这时起,拍一张全家福已经不是很困难的事了。>
再比如说,在天坛公园的斋宫里,同样在发生着这个年代堪称绝无仅有的旅游商品促销活动。>
在无梁殿和寝宫的门前,有两拨风姿绰约的姑娘,分别在湛蓝的天空下拼上了桌子。>
然后铺上了桌布,摆上了琳琅满目的工艺品。>
至于说到其中特殊之处,倒不是在于这种露天临时性的促销方式。>
也不是在于姑娘们个个穿着出众,打扮漂亮,以可爱亲切的微笑来销售。>
甚至不在于桌上的那些商品是多么新颖有趣,在别处根本难以得见。>
那一切都是次要的。>
关键是还在于这些姑娘们销售商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