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些能拿的上桌面的理由,宁卫民还用了一招只能藏在心里的手段呢。>
那就是这份儿规划建议书,他没有署名,也没有直接递交皮尔·卡顿本人。>
而是单独交给宋华桂的。>
还别小看了这一条,这恰恰就是这小子最有情商,且最会做人的地方。>
道理其实很简单。>
外企又怎样啊?>
外企不也是国人充当雇员吗?>
不是还得在国内经营业务吗?>
所以有些国内的规矩还是得讲。>
俗话说大水漫不过金山去。>
既然皮尔·卡顿对宋华桂的信任无人能及。>
那像宁卫民这样一有好事就打着宋华桂旗号,就是最佳向上峰表达忠心的方法。>
如此一来,宋华桂当然就不会误解他的动机。>
即使最后决定不采纳他的意见,也必然领情,不会因此猜忌他、怪罪他。>
可以说无论成与不成,宁卫民完全就没有后顾之忧,反而会让宋华桂再对他增加点好感。>
咱们国人的关系不就得这么处吗?>
谁都鄙视拍马屁的人,但又都喜欢马屁的味道。>
如此潜移默化,于无声无息中的熏陶,威力才是最大的。>
果不其然,宁卫民一点也没有看错人。>
皮尔·卡顿和宋华桂都不是那种眼里只看到了钱的人。>
反倒很有社会责任心,均把艺术追求看得很重,以推广文化交流为已任。>
于是仅仅时隔两天,宋华桂便陪同皮尔·卡顿再次来到天坛斋宫。>
而他们此行的来意,就是为了跟宁卫民讨论那份规划建议书的内容。>
要说宋华桂的人品真不错,居然一点都没把功劳据为己有的意思。>
她光明磊落的完全归功于宁卫民,直接就让他亲口把想法对皮尔·卡顿全盘托出。>
至于皮尔·卡顿本人,他不但是一个喜欢冒险,具有创新精神的人,而且也相当谦虚。>
他确实对自己事业和成功感到自豪,却丝毫没有西方人自大的毛病。>
他总是这么说,“我只不过是一个较为幸运的裁缝,靠一根针,一条线,一支笔和艰苦奋斗,就赢得了成功……”>
所以完全可以说,宁卫民和他的老板、他的顶头上司,是天生属性相合啊。>
那不用说,他的方案有理有利,合情合理,自然一下就入了两位上级的法眼。>
就这样,这一天下来,在皮尔·卡顿和宋华桂和宁卫民做了极为深入的沟通与交流后,基本上肯定了宁卫民的建议。>
当场就决定改变陈列馆的经营策略,由长期封闭式经营改为短期封闭。>
并且正式授权宁卫民,可以就此事来和天坛园方进行沟通协调。>
如果园方没意见,再由宋华桂出面和美术院校进行联络,去洽谈雕塑艺术展实施细节问题。>
宋华桂毕竟是国家美院毕业的,她的丈夫万曼又是壁挂艺术家,美院客座教授。>
这方面的人脉资源,天生就有优势。>
至于资金绝不是问题。>
因为共和国的人工太低了,哪怕是艺术家也不值钱。>
几万元人民币就足以把这项活动办得像模像样。>
总之,这件事就这么毫无阻碍,效率奇高的定下来了。>
为此,不但宁卫民面上有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