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 > 都市小说 > 国潮1980 > 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上花轿

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上花轿(3/5)

上一页国潮1980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我读书在线收听!
鞍就是平平安安,都是谐音。

进去之后还有坐帐的风俗,坐到床上或炕上,先喝交杯酒,再吃子孙饽饽,长寿面。

外面必须有小孩儿在喊,“生不生?”,完了就能揭盖头了。

之后就是一对新人拜天地、拜亲友、这就是所谓的拜堂。

先拜祖先,再拜父母,拜媒人,都拜过了,至此礼成。

这就是迎娶当日的一套流程。

至于像有些电影电视里演得那个,新娘的盖头得一直等到晚上洞房时才能由丈夫来揭开。

那恐怕都是极其久远的封建社会了,别说现代了,根本没法用于近代社会。

因为只要想想就知道有多反人性,多不科学了。

且不说新郎能否按捺住心焦,也不说新娘是否气闷。

就说婚姻原本是两家人联姻,所有一切繁复仪式的目的就是正儿八经的昭告天下,男方娶了身份清白的正室发妻。

又怎可能不让新娘与亲友见面?

不让家里仆人辨识样貌?

要是这样的话,没有当堂在亲友面前严明正身的环节,那又得闹出多少篓子来?

所有来贺喜的亲友连新娘的样貌都看不见,那婚礼仪式不全白办了?

大家又怎么知道你娶了谁?娶的是男是女?是人是鬼?

就是妾室,也没这么见不得人的。

所以要不说呢,正因为年代变迁,社会情况已经和过去大不一样了。

即便有着充足的财富支持,这些老礼儿和讲究也得按照实际情况改变才行。

那些带有封建色彩的,不文雅的,有失庄重的,不切实际的陋俗,怎可能一味守旧?

如不知变通,全都照搬,反而不美,甚至成了笑话,拉低了婚礼的层次。

就比如说这接亲吧,如今的大道是走汽车的马路,难道还能吹吹打打走大道中央?

那交警就该过问了。

还有这皮尔卡顿酒店可远在建国门外呢。

让接亲的队伍扛着轿子和仪仗去,就说交警不找麻烦,那累也给这些人累死了。

根本不可能的事儿。

新娘子坐在花轿子上,当然就更遭罪了,就是没人巅她,到了地方怕也成《红高粱》里的九儿了。

所以啊,亮轿和上轿的环节虽有,但距离很近。

在接亲的车队开出胡同口后,花轿和仪仗就都由芸园的人给弄到胡同口备着去了。

等到车队把人给接回来之后,婚车的车队会停在胡同外的大街上。

然后循俗之举仅从胡同口开始,车队再跟着花轿的队伍一起进来,这就是权宜之举,根据实际情况所作出的改变。

还有送亲的时候,按照老礼儿新娘的父母是不去男方家里凑热闹的。

在发轿的时候,新郎要送一桌酒席给岳父岳父,称为“离娘饭”,让他们留在自己家里吃。

这又怎么可能呢?

别说宁卫民是大老远的把松本庆子的父母从日本请过来观礼的。

就是京城本地人结亲,如今也没人这么干了,太不近人情。

谁不是爹妈生养的?万没有人生大事让自己父母双亲缺席的道理。

还有新娘子出门得呜呜哭呢,表示留恋父母,不愿嫁人。

如果现实中谁要这么干,更是煞风景的一件事,就好像男方是什么欺男霸女的恶人似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国潮1980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