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同样一个人,在不同人的眼中,也是不尽相同的。>
大的比如说“彼之英雄,我之仇寇”,近的比如说净礼眼中的好师弟,和博望侯眼中的前武安侯。>
进入浮陆世界后的种种,让戏命看到了名将之风。>
至于此刻,他总算认识何为霸国公侯。>
哦,要加个“前”字。>
“你好像很了解太虚真君?”戏命淡声问道。>
“其实不了解,只是有过一些耳闻,再加上接触过太虚幻境罢了。”姜望道:“但并不妨碍我尊重他老人家。”>
“你是懂尊重的。”戏命道。>
姜望笑了笑,化开石窟里净礼诵经的沉抑气氛:“老实说,对于这般绝巅存在,我心中也有好奇。戏兄若有什么认知,不妨为我言之。”>
戏命也不扭捏,张口便是一篇生平:“虚渊之,三岁学道,九岁通经。十三岁误入经筵,辩经、辩法、辩道,三胜名士。论儒两篇,论墨三篇,一挥而就,宗师嘉之。>
与会者莫不惊叹:‘此亦生而知之?’>
十五岁已觉身意皆足,于是吞丹开脉,正式修行。>
及冠之年,已是道门诸脉第一,同境之中无抗手。>
神而明之乃自明,出而问道天下。见贤必论,不争胜负。得法必演,不吝传承。时人公认雄辩第一,道法第一,神临第一。>
始觉道非其道。>
乃归,与掌教论道,座谈三日。>
个中细节不为人知。>
但他自此以后便脱离玉京山,云游天下。>
再一次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已是当世真人。>
时年三十九,自谓‘不惑矣!’>
于是创立太虚派,称为教祖。>
是年为道历一三五零年。”>
得法必演,不吝传承,这等胸怀格局,也延伸到了太虚幻境里。终为浩荡洪流之基。>
太虚幻境姜望很熟悉,太虚派的人他也接触过。>
此时不由叹道:“太虚真君确实是传奇……原来太虚派立宗已有两千五百多年。”>
戏命道:“放在天下大宗里,历史不算久远。什么传承底蕴,都靠他一人撑着。”>
姜望道:“他一人就够了。”>
戏命想了想,终是道:“确实,他一人就够了。”>
在动辄以万载纪年的天下大宗里,太虚派的确称不上什么历史悠久。尚不能跟血河宗比,更不用说较之钜城。>
但世人论及太虚派,没谁会当它是小门小户。就是因为太虚真君的存在!>
他雄辩无双,但多年缄然不言。>
他道法绝世,但多年隐居不出。>
他出身道门但已自成一统,登临绝巅却已不履人间。>
他不履人间,人间处处是他的传说。>
现在太虚幻境已然推行天下,太虚派的影响力直追各大显学。>
已经有不小的声量在传扬——此后天下显学,“道儒释,兵法墨”之外,要加一个“玄”字!>
玄者,太虚之学,脱于道而不同于道。以虚渊之所着《太玄篇》为思想总纲,遂成一家之言。随着太虚幻境的扩张,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如果真让这个“玄”字,跃升为天下显学之一,虚渊之将超脱绝巅,直追儒祖、法祖!>
说出生于道历一三一一年的他,是道历新启以来人族最天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