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 > 军史小说 > 大明元辅 > 第067章 倒高风波(六)

第067章 倒高风波(六)(1/3)

上一章大明元辅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我读书在线收听!
高务实赶往内阁,原是打算跟此前一样稳一稳三伯高拱的心情,没成想一到内阁却听当值的翰林说高阁老得知自己被参,二话没说直接打道回府往了,今儿已经临时改成郭阁老执笔拟票。

高务实稍稍一怔,马上放下心来。按照大明官场的习惯,被参当然是要回家,自己做出一个主动停职待勘的姿势来的,但一般来说也不至于这么急,当天被参当天就走,所以高拱既然如此痛快,阐明他已经在这件事上想开了,打算按照高务实之前的建议来办。

那就没事了。

高务实想了想,感到既然已经来了,往老师那儿拜见一下也好,便转头走向郭朴的值房。

殷士儋离任而郭朴进阁之后,高拱奏明天子,再次调剂了一下内阁的分工。

现在的内阁,高拱自己分管吏部和刑部,这显然是为扫除吏治,不必赘述。

郭朴现在分管礼部、户部,但同时也可以过问一些兵部事宜——由于他现在的重要工作就是高务实上疏提出的驿站改革,这里头重要涉及的就是户部和兵部。

张居正本来是主管兵部,现在兵部的大权被分了一部分出往,于是加上了工部。

现在大明的兵部很有意思,它有两个辅臣督管,还有一个少傅、吏部尚书来主持部务——这里的吏部尚书说的不是高拱,而是杨博。

这里必须解释一下,此刻的大明,有两个人头上挂“吏部尚书”衔,一个是高拱,他是正经的吏部尚书,吏部回他管;还有一个就是杨博,他也挂着吏部尚书的衔,但他主持的是兵部事务。

这件事听起来很古怪,但其中是有原因的:吏部尚书实际上是六部之中地位最高的,这不必多说了。杨博作为晋党真正意义上的“党魁”,其资格、地位都十分尊崇,并且此前他就做过吏部尚书,现在他也没犯事,不可能给他降格应用。

而同时,赵贞吉京营改制实践之后没多久,兵部尚书就空缺了,代行尚书权限的左侍郎谷中虚又在前不久被天子勒令在京闲住,兵部于是彻底没了主官。这确定不行啊,于是高拱就把在京休养的杨博请出来,以吏部尚书之名主管兵部。

所以现在兵部的情况是六部之中最复杂的:首先,张居正从进阁一直分管兵部,不仅在兵部的权势根深蒂固,外镇将领之中也有很多仰其鼻息的“门下帮凶小的某某”;杨博国朝老臣,又是晋党核心人物,更以堂堂吏部尚书之尊来掌兵部,猛龙过江之势毋庸讳言;郭朴却也不遑多让,他是做过吏部尚书的内阁次辅,又由于负责改革驿站,必须对兵部有足够的影响,天子对此也很关注,那自然不能不在兵部发声。

可以这么说,兵部衙门现在算是一场三国志——张居正算是曹操,杨博、郭朴由于高拱的关系,算是孙刘同盟。

当然,这么一来,实际上也可以说高拱对兵部同样有很大的影响力。

高务实来拜见郭朴的时候,郭朴就正在看一则关于兵部的奏疏。

他见了高务实,倒也尽不惊奇,明知道高务实是为什么而来,却偏不和他往说高拱被参的事,反而道:“你来得正好,这里有一道和兵部有关的奏疏,你来看看。”

高务实略有些意外,由于郭朴固然是他的老师,但他是个公私分得很开的人,平时即便讨论政务,也只有关于张居正、冯保等人的事情才会和高务实说,今天居然破了例?

不过高务实也没多问,只是接过奏疏看了起来。

这道奏疏是兵科都给事中梁问孟所上,奏疏言:“顷者虏酋款塞,人认为边境安矣,以臣计之殆未可谓无事也。宣大山陕贡市届期,乃文臣沿习旧套,粉饰华词,武臣藉口封贡,弛意战守,边民之抚绥不得其方,军士之练习不以实在,城堡之地塌者未尽修理,屯田之荒芜者未尽开辟。降夷通丁,渐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大明元辅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