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员所述甚详,不似虚言,内阁当尽快遣人求证,早作议论。”>
这下子,京中官员心中多少有了点底,下意识感到这件事只怕还是出自宫里授意,弄不好连高胡子都被搞了个措手不及——要不然高胡子为何要拖延时间,而天子反而催促内阁赶紧往办呢?>
但事实果然如此么?>
当然不是,高务实这么大的动作,岂能不提前与高拱商议?他一回京,就把这件事的前因成果,包含自己调查的各种情况,详具体细说给高拱听了,甚至还告诉高拱,自己蓝本还打算再仔细查一查、算一算,然后再找机会和盘托出,是郭老师认为现在就是好机会的。>
高拱自然要问一问具体情况,然后仔细思考了一晚上,第二天才决定这件事毕竟怎么处理。简略的说,高拱需要通过这件事把郭朴回京的消息静静放出往,让外界除了“事出宫中”、“事出高拱”之外,再多一条“事出郭朴”的猜忌。>
起复官员,尤其是起复一名资格深厚的阁老,也是需要理由的,通常来说都是眼下有件大事需要这位官员来办,理由就比较充分。譬如他高拱起复,就是徐阶往位,内阁里缺一个既有资格又有能力还极得天子信任的重臣——这三点只有他高拱完整满足,所以轻松起复。>
现在高拱要起复郭朴,也同样要理由。郭朴资格当然够,但天子跟他的情绪并不深,而目前朝廷的几桩大事都几乎办成了,正处于几年来最轻松惬意的时刻,也没有什么急务需要一位阁老主抓。>
但后代有句话说得好,有机会要上,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
有理由要起复,没有理由创造理由也要起复!>
这就是高拱的意图。>
驿站改革可不是开玩笑,完整当得起“兹事体大”这四个字,但高拱目前主抓吏部和户部,顺便也关注兵部;张居正蓝本主抓兵部,现在也顺便抓刑部;殷士儋名义上主抓工部和礼部,但实在这两部的部堂老爷资格都很老,并不怎么把殷士儋放在眼里——譬如礼部尚书高仪,就是高拱的同年,早了殷士儋两科。>
顺便提一句,殷士儋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和张居正是同年。>
实在要给郭朴的起复创造条件,未必必定要从驿站改革着手,但高拱那一晚仔细思考之时,想起高务实在和他说起驿站事务的时候,数次强调“驿站为兵部所管”,头脑里灵光一闪,忽然明确郭朴为何让高务实现在就拿驿站之事做文章。>
兵部,是张居正的主管!假如起复郭朴往管驿站改革,相当于是与张居正争事权。>
郭质夫这是知道我和张居正要闹掰,向我表现愿意联手打压张居正的意思啊!>
自己怎能拂了他这一番好意?>>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