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大人及颖楠姑娘的要求如此之高,不但让在场其他年轻人逐渐开始心浮气躁,贾瑞身旁的傅验也是眉头紧锁,看上去压力很大,稿纸更是涂了又抹,一连修改了十多遍,这才工工整整地誊抄好,递给那位年老嬷嬷。>
好在他的诗作递交后,幸运过关,傅验也得以进入到青霞楼内。>
这时候,连在青霞楼内主事的高向叶大人也沉不住气了,亲自露面说道,今天这次诗会作品,最后还要择优结集印刷,所有参与者的姓名都要刊印其中。如果在场数百名读书人,都没能凑出几首咏菊佳作,到时候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高向叶大人郑重承诺道,今天不论出身门第、家资多寡,以才华论英雄,凡是获得他认可者,如果愿意,都可以算做他的门生。今晚就当场行拜师礼,随他去府上饮酒谈诗。>
高向叶大人还说,余慎行大人那里也是这个意思。>
在场数百名青年学子,受到这种激励,顿时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一个个都摇头晃脑,开始寻诗摘句起来。>
贾瑞也淡定不起来了。除了他想拜入某位大佬门下,抱上一条大腿不说,更为重要的是,情况已不允许他在这种场合继续苟下去了。>
诗作结集刊印后,如果都是一些打油诗之类,或者说,贾瑞连打油诗都写不出来一首好的,那人们将会怎么评价他这个自封的扫盲书院院长?会不会给他冠上一个不学无术的帽子,讥讽他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要是真这样,扫盲书院就只能等着关门了。这绝对不允许。>
想到这里,贾瑞再不犹疑。他马上取来纸张和笔,默写了薛宝钗的那首《忆菊》。本来,红楼原著中,是林黛玉夺魁菊花诗,抄袭她那几首诗是最好不过。但一想到还要结集刊印,很有可能这部诗集会被薛宝钗看到,那抄袭原本属于她的作品,是不是能让薛宝钗产生一种心有灵犀之感?>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有人在贾瑞身旁拍手叫好道,“好诗啊,好诗。”他一边说着,一边把贾瑞拉到某个偏僻处,塞给了贾瑞一张银票。>
贾瑞定睛一看,差点吓了一大跳,这可是整整一百两银子啊。>
“魏公子,您这是何意?”贾瑞不解地问道。这人他认识,就是先前那个一听说颖楠姑娘要来、立即拔腿就跑的魏东平。这人一出手就是一百两,怎么还被别人骂作不讲义气,贾瑞也是服气得很。>
“这位贾公子,我叫魏东平,字以诚。你可以叫我以诚。我是南直隶乡试第一名解元,现在顺天府学借读,准备参加后年春闱的会试。我如今对你实话实说,金香园的颖楠姑娘,我很早就和她认识,彼此都是初恋。我曾经发过誓,要把她赎回家做妻子。关于这件事情,连我父母亲都同意了。但如果今天,谁先第一个做了颖楠姑娘的入幕之宾,那这门婚事就再无成功的可能,因为我父母肯定打死都不会同意了。你现在明白我的这种煎熬和痛楚了吧?我只恨自己,平时在八股策论方面用力太猛,没有花时间钻研诗词创作,导致现在很被动。我刚看过你写的这首诗作,一气呵成,如同行云流水,诗作水平也极高。因此,我想恳请你把这篇诗作让给我。成全我一次。你的大恩大德,我魏东平没齿难忘。”魏东平说完后,双手抱拳,向贾瑞躬身一拜。>
贾瑞一时间愣在那里,简直有一些不知所措。如此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如此才华横溢的乡试解元,居然都一同出现在了他的面前,让他简直不敢相信。>
“恳请贾公子成全我这一回。”魏东平再次向贾瑞俯身拜道,并补充说道,“如若一百两银子不够,我这里还有一个家传玉佩,贾公子可以先拿去。事成之后,我再拿一百两银子向你赎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