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动并没有出乎张青翠的预料。>
张青翠跟在李东来身边工作那么多年,深知这位赤脚医生的性子。>
他用人秉承着思想第一的原则。>
一个研究员,要是思想落后的话,就算是水平再高也没有办法进到实验室里。>
每个月实验室都会对研究员们展开思想教育,到了年底,刘大队还要挨个跟研究员们谈话。>
就是为了防止研究员在工作中,受到一些居心叵测人的诱惑,思想跑偏了。>
这种事情在这个年代屡见不鲜。>
张青翠领了任务,没有过多的停留,就带着刘大队来到了美院。>
张青翠的那两个同学得知要轧钢厂实验室想要招聘设计人才,反应各不相同。>
学习图案学的刘洪山憨厚的挠挠头,疑惑道:“青翠,你们轧钢厂实验室的高待遇是人尽皆知的,但是我学的是图案学,就会设计点小图案之类的,压根就没有用处啊。”>
提起自己所学的专业,刘洪山就有些郁闷,当年为了追求艺术,从小痴迷于工艺美术产品的他,毅然决然的报考了图案学。>
因为天赋异禀,再加上学习刻苦,很快就祝大师的欣赏,收为关门弟子。>
如果照此情况继续发展下去的花,刘洪山很可能在毕业后不久,就能在美术圈内创出名头。>
但是。>
等到临近毕业,刘洪山才发现自己好像失去了用武之地。>
国内工厂生产的产品,只遵循一种原则,那就是结实耐造,至于是不是美观,压根就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
甚至优美的艺术感,还会被认为是花里胡哨。>
好在刘洪山出身良好,这才得意进到美院,成为一个安贫乐道的小讲师。>
张青翠看着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老同学,叹口气道:“洪山同志,说实话,具体的情况我也不了解,但是我们轧钢厂实验室李主任的名头你应该听说过,他从来不会无的放矢。>
可以说,我们实验室的每一个职工,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你进到实验室里,肯定也能拥有用武之地。”>
“就是那个诺贝尔奖得主李东来?”刘洪山的眼睛一亮,心中的想法发生了偏移。>
他沉默片刻,点点头:“青翠,我答应,不过麻烦你们给我两天的时间,我把手头上的工作移交一下。”>
“当然可以。”>
刘洪山爽快的答应,让张青翠感觉到有些惊讶。>
当年这位老同学,可是出了名的倔强,为了报考图案学,甚至不惜跟家里人决裂。>
仔细想想,她也就释然了。>
李东来这个名字在京城越来越响亮了,诺贝尔奖在民众中的反响可能不大,但是在学术圈内却如同放了一颗卫星差不多。>
名气也是一种力量。>
张青翠敲定了一个后,满怀信心的前往另一个女同学的办公室。>
结果发现那个名为张秀娜的女同学请假没有来学校。>
张青翠问道:“同志,你知道张秀娜什么时间上班吗?”>
那位女讲师摇摇头:“不好说,张秀娜今年经常请假,我听说她打算辞职了。”>
辞职?>
张青翠微微皱皱眉头,张秀娜学的是西洋画,情况跟刘洪山差不多,要是离开了美院,在国内很难找到新的工作。>
另外,她的出身好像还有点问题。>
那女讲师见张青翠的脸色不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