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你,咱们工厂里生产出来的工业产品,像自行车,暖水瓶,搪瓷缸子之类的,都卖给谁了?”
“当然是人民啊。”张洪明虽不是统计人员,也清楚一些现状,点点头说道:“大部分是卖给了城里面的工人,也有一小部分卖给了乡下的社员,毕竟社员们大多比较贫困,没有太多的钱。”
“要是卖不掉呢?”李东来追问。
“卖不掉....怎么会卖不掉.....”张洪明话说一半,脸色骤然一变。
现在物资匮乏,像粮食之类的,采用票券制度,确实可以避免哄抢。
但是像自行车,收音机,电视机之类的大件产品,就算是不用票券,也没有太多的人买得起。
张师傅皱皱眉头插言道:“卖不出去,可以降价啊,咱们使用了半自动生产线之后,人力成本降低不少,价格也能便宜一点。”
“对对对,只要降价,一辆自行车卖三十块钱,我就不相信人们会买不起。”张洪明赞成道。
李东来呵呵一笑,道:“其实在咱们的工业生产中,人力成本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最大的成本还是原材料,是技术成本。”
“所以,只是单纯的采用半自动化生产,并不能大幅度的降低产品的成本。”
“与之相反,半自动生产需要的人力少了,从社会上招募的工人相应的也就少了,人们找不到工作,就拿不到工资,咱们就算是生产出再多的设备,卖不掉,又有什么用呢?!”
这个年月采用的计划供销,人们普遍认为日子过得苦,是因为物资比较匮乏,并没有通盘的考虑问题。
张师傅和张洪明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两人一时间竟然懵逼了。
他们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但是又讲不出来。
就好像李东来刚才是在理直气壮的胡说八道一通,而他们偏偏又找不到他胡说八道的证据。
梁拉娣也皱起了眉头,问道:“李主任,照你这么说,咱们永远都不能发展起来了?”
张师傅和张洪明都齐齐点头:“是啊,民众没钱买产品,咱们就不能生产更多的产品,就不能招聘更多的工人,人们没有工作,就更没钱了,然后就更没有人买产品了,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不得不说,两位大师傅的脑子都很灵活,瞬间就觉察出了其中的奇怪之处。
李东来缓声说道:“这就需要国内整体生产力的提高,应该全方位的提高生产力,步子不能跨得太大,应该将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而不是为了生产而生产。”
当然,还有一点李东来没有提,那就是出口。
将产品卖到国外,然后换取大量外汇,再用外汇购买大量的原材料。
听到这话,两人都不约而同的点点头。
李东来接着说道:“所以,我并不赞成在全行业内实行半自动化生产,那样会导致大量的工人失去工作岗位,你们也知道,现在京城里有很多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整天在街上瞎逛,天长治久下去,难免会发生问题。”
“李主任,还是您考虑得周全。”张洪明赞叹的点点头。身为工人师傅,他也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当年自行车一厂几乎发不下来工资,车间里的工人还舍不得离职,最大的原因就是工作难找。
要是实行了半自动化生产,再裁撤一批工人的话,那就得不偿失了。
要是不裁撤,那么半自动化生产的改造,还有什么用处呢!
“李主任,听群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张师傅也连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