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里。>
王副厂长坐在门口,看着溅落在地面上的水花发呆。>
他万万没有想到,今天晚上竟然一个“客户”也没有。>
王夫人站在旁边,脸色阴沉,不停的咒骂:“隔壁老刘,前院的老张,还有后院的二愣子,他们也太不像话了,每次我都少收了他们半斤棒子面,他们竟然也不来捧场!”>
王副厂长听到这话,皱起了眉头,嘴角微微翘起:“少收半斤?那咱家吃啥喝啥,红杏,这可不像是你的作风啊?”>
见王副厂长起了疑心,王夫人心中咯噔了一下,手指头哆嗦了一下,脸色却没有发生变化:“都是老客户了,我不是想让他们多来几次嘛!这叫做薄利多销,单次的价格低,次数多的话,咱们一样挣钱。”>
“好像是这个道理。”>
王副厂长总觉得有点奇怪,不过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王夫人故意扯开话题:“该死的李东来,地上掉了钱,他竟然不捡,果然是个十足的傻蛋。”>
提到李东来,王副厂长彻底忘却了刚才的事情,脸色阴沉起来:“这小子屡次坏我的好事儿,不能就这样算了!”>
他老王可不是个宽宏大量的人,这些年欺负过他的人,他总得想办法报复回来。>
就拿去年冬天来说,保卫科的一位保卫干事由于开门的时间晚了点,让他在寒风中多等了一会。>
他便觉得那人故意欺负他,从此便记在了心中。>
就算是那保卫干事是正式编制,他还是花了半年时间,创造机会,把那人搞走了。>
王副厂长的座右铭就是我负天下人,不能天下人负我。>
王副厂长在心底盘点了一下,今天晚上至少损失了8块钱。>
8块钱啊,足够他买两瓶茅台酒了。>
他越想越气,越气越想,越想越气,最后气愤的站起身,走到里间,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小本子。>
在上面记上了李东来的名字,写上原因:故意免费放电视,导致我损失了八块钱。>
小本子上已经记下了十几个名字,每个名字后面都写有原因。>
刘二锤,碰面的时候,没有跟我打招呼。>
王二麻子,磨剪子的时候,多收了我1分钱。>
张红,中午在食堂吃饭,抢了我的位置。>
......>
认认真真看了一遍,把这些人名熟读两遍,王副厂长心中充满了激情。>
冲着外面喊了一声。>
“老伴,洗衣服!”>
然后躺倒在床上。>
....>
大年初二,华夏的老规矩便是回娘家。>
出嫁的女儿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
由于下午还要上班,一大早李东来便早早的起来了。>
简单吃了早餐后,一人家穿戴一新。>
李东来骑上自行车,载着丁秋楠和卫东,卫国,向丁家的方向驶去。>
车子把上挂着稻香村的点心盒子,两只大公鸡,两条大鲤鱼,七八斤肥膘。>
一辆自行车,坐得满满的,卫东和卫国只能坐在前面的车杠上。>
远远看去,就跟后世的变形金刚似的。>
不过在这个年代,一家人往往只有一辆自行车,要全家出行,大多采用相同的方式。>
行走在大街上,并不显得突兀。>
待来到丁家胡同时,清晨的薄雾已经消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