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家里面联系上。>
在以前,家里有小妹跟丁秋楠,他倒不是太担心,现在还有卫东跟卫国两小只。>
小孩子身体弱,难免有个头疼发热的,别看丁秋楠是大夫,在医院里给别人看病,面对再凶猛的病情,她眼睛都不眨一下。>
轮到自个了,要是卫东和卫国不舒服,她总是六神无主,需要李东来的帮忙。>
打定主意后,李东来并没有亲自前往邮电局,而是回到了实验室找到了刘大队。>
听说李东来想在家里面安装电话,刘大队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
当时张青翠也在旁边,显得比李东来还要高兴,表示等电话接好了,她要跟丁秋楠煲电话粥。>
花婷也在旁边跃跃欲试。>
丁秋楠对待她们就像对待小妹妹似的,平日里周末的时候,经常邀请她们到家里做客。>
三人的年纪相差并不多大,很快便变成了好姐妹。>
......煲电话粥....这年头一分钟电话的花费能买一斤棒子面。>
李东来看着她们高兴的样子,有点后悔装电话了。>
但是,旋即又想到,花开既然可以报销花婷的伙食费,理所应当报销花婷的电话费。>
嘿嘿,又能薅羊毛了。>
对于薅花开的羊毛,李东来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第一批安检门已经送到了港城,跟预料中的一样,当它的神奇作用展现在众人面前时,那些大公司纷纷掏出支票。>
没办法,港城的局势很是混乱,社团分子经常拎着武器,就敢冲进大楼里勒索。>
富人们最惜命了,哪怕一座安检门标价高达五千港元,第一批安检门也一日之内销售一空。>
花开已经打来两次电话催促第二批安检门抓进发货,从电话中花开无法压抑的兴奋中,李东来就能感觉到这小子赚得不少。>
电话费相比赚到的钱,就是洒洒水。>
想起安检门,李东来又记起了前阵子制作安检门时发生的小插曲。>
当时他请焊工车间帮忙制作安检门,结果发现刘海中身为师傅,把徒弟当做仆人一样对待,导致他那个小徒弟跟了他七八年,竟然一点焊工技术都没有学到,只能干一些端茶递水的杂活。>
一个本来有上进心,将来也许可以成为七级焊工甚至是八级焊工的年轻人,就这样被耽误了。>
更可怕的是,发生在那个小徒弟身上的悲剧并不是个例。>
在解放前,师傅们怕徒弟学会了手艺,抢了自个的饭碗,所以在教徒弟的时候,都掖着藏着。>
解放后,虽然那些师傅都成了工厂的大师傅,拿着公家发的工资,不用担心被撵出工厂。>
但是为了维持他们在车间里的地位,同样在教授徒弟的时候会藏一手。>
在原着中,胖子和马华跟了傻柱那么多年,依然连一桌席面都做不齐。>
甚至胖子到了于莉开的饭店里当厨师,连盘像样的菜都炒不出来。>
足见在轧钢厂里,已经形成了师傅们不喜欢教徒弟的风气。>
一个刘海中不足为惧,十个,一百个,一千个刘海中,必然会导致精湛的手艺无法传承下去。>
待春风来到的时候,面对国外由大师傅制作出来的精美商品,国内由于缺乏手艺,肯定会一败涂地。>
要防止这种局面出现,把精湛的手艺传承下去,首先要做的就是破除师傅带徒弟的教授形式。>
思虑至此,李东来把安装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