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维新这才刚开了个头,朕肩上的担子仍然很重很重,万历维新的成功已然过去,更大的困难等在前面。”朱翊钧把奏疏递给冯保的时候,由衷的说了一句。
他要时时惊醒自己,不要沉迷于过去的成功,因为成功已经过去,都不作数了,只能代表自己过去做的还行。
北衙礼部上了一本奏疏,陕西凤翔府扶风县知县段峰纲,自杀了。
不是被势要豪右所逼,也不是无法满足势要豪右,势要豪右暴起杀人后伪装成为了自杀,更不是因为风力舆论,而是仰愧对天地陛下圣恩,俯愧对黎民期许。
今年陕西有旱情,大旱必然大蝗,蝗灾漫山遍野的时候,真的不是养点鸭子就能解决的,大旱蝗灾之后就是饥荒,哪怕朝廷反应迅速,凤翔府第一时间给了赈灾抚恤,西安府调运粮草。
但是依旧饿死了六百户,两千余口死于饥荒。
尸横遍野,惨不忍睹,段峰纲收敛了这些尸骨,处理好了旱情的后续后,留下了诀别遗书,驿传京师后,自杀谢罪。
让段峰纲自缢的事,是旱情中他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当时县衙库房里,还有一批精挑细选的种粮,他本打算旱灾过后,让百姓耕种。
旱情发生后,他要是放了这批种粮,这六百户饿不死,来年就会歉收;他要是不放这批种粮,就会饿死人,他做出了选择,没有放粮,在旱情结束后,把自己的命,赔给了被饿死的六百户。
去年徐州大旱,刘顺之作为知府,可以跟朝廷漕运都御史撕破脸开闸放水,可以开仓放粮,最终救活了三万余户,被皇帝认为治理地方有功。
可是段峰纲就完全没办法了。
整个陕西去年都是大旱,凤翔府用尽了全力,府库无粮可支,西安府也没有粮食,势要豪右家里也没有粮食。
段峰纲把全县地主家的粮库都翻遍了,再无余粮可调配。
“要让大明百姓吃饱饭,大明也就一亿三千万丁口,朕无论如何要让他们填饱肚子。”朱翊钧恩准了给这位县令谥号的请求,一般谥号都只给三品及以上,这是议贵,三品以上及世袭武勋皆为贵人。
礼部给了一个平谥,怀愍,慈仁短折曰怀,在国遭忧曰愍。
给谥号本身就是对段峰纲选择的认可,其实他治下的百姓没有怪他无能的意思,关中平原的穷苦不是一两天两天了,而是一百七十年来,不断地恶化。
段峰纲已经是难得的好官了,没有纵容兼并,而是带着衙役,四处找粮食。
小冰川气候的危害是气温,更是降水,陕西人口不断的减少,主要还是气候,而不是 。
“如果陇开驰道修通了,会好很多,腹地的粮食调运入陇的运费,会降低很多很多。”冯保提到了一个关键问题,嘉峪关到开封的驰道,这条驰道陛下砸下去了三千多万银,总计六个工兵团营,分段建造。
大明没有收复河套的之前,陕西更缺粮,但凡是大旱会饿死更多的人,别说保种粮还是保百姓,什么都保不住!
“陇开驰道很难修。”朱翊钧没有催促过驰道的修建进度,因为朝廷催促,导致日后驰道三日一小停,五日一大停,回头看,甚至部分路段还要重建,那才是肉食者之恶。
山又不会因为你皇帝的催促而搬离,也不会因为一道圣旨,就可以让复杂的地理环境变成通途。
“王次辅没有给朕把预算从3412万银,加到5000万银,已经是很有恭顺之心了。”朱翊钧以为陇开驰道会变成大明的莫道石人一只眼。
可是王崇古小心谨慎的主持,连预算都没有增加多少,只增加了四百万银,而且部分路段,比如从开封到西安段,已经通车,这次关中大旱,就是从河南调运了四十万石粮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