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手里没把米,叫鸡,鸡都不来。
大明皇帝在为白银过多苦恼,而此时在倭国京都本能寺的织田信长,在为没有白银发愁。
大明索要了1500万的战争赔款,而第一年要支付三百万银,也就是万历十三年六月之前付清这三百万银,否则大明水师又要在大阪湾登陆了。
“将军,门外有一个大唐商人求见。”黑田孝高面色凝重的说道:“他不是来自长崎总督府。”
不是来自长崎总督府,就代表着和大明朝廷不是一路人,这是要跟织田信长谈生意来了。
“这些黑心的商人,他们要什么?我们日本有什么值得他们图谋的吗?”织田信长无奈的说道:“不过是为了要我的子民去元绪群岛受苦罢了。”
织田信长一直没有接触过这些来自元绪群岛的商人,因为他知道这些商人是在挖掘倭国的根基。
“若是竹中重治在就好了。”织田信长无奈的天边血染的夕阳,重重的叹了口气。
竹中重治,竹中半兵卫,是织田信长内政上的谋臣,在万历七年,死于征战毛利家的途中。
在织田信长身边的这位黑田孝高,是黑田官兵卫,也是织田信长的重要谋士,只不过黑田孝高更擅长戎事。
“可是我们缺少白银,大明朝廷来势汹汹。”黑田孝高也是带着几分悲壮的语气说道:“还能怎么办呢?哪怕是将军再怜悯这些农夫,可是要支付助军旅之费,是当务之急。”
“那就见一见吧。”织田信长本来挺直的腰背,现在显得有几分佝偻,最终同意了见这些贪得无厌的商人。
织田信长本来是信心十足的,因为他推行的政令是,两公一民,还是重税,但相比较其他战国大明索求无度的武双全的熊廷弼,和皇帝是同门师兄弟,听说皇帝对熊廷弼极好,每次去全楚会馆都带点东西,言必称熊大,已经去了绥远,刚到绥远就带着绥远军兵开始剿匪了,十六岁,三箭定阴山。”黑田孝高提醒织田信长,大明还有个少壮派李如松,还有个少少壮派熊廷弼。
“三箭定阴山?!”刘长山呆滞的说道:“谁?熊廷弼是谁?”
黑田孝高讲了下这个事情的始末。
熊廷弼三箭定阴山已经成为了河套广为流传的故事。
阴山盘踞着一股超过八千人的马匪,这股马匪极为凶悍,哪怕是从陕甘宁三边迁徙到河套的军屯卫所,都始终无法剿灭,而熊廷弼带着卫所军兵,只用了三箭,就把大当家、二当家、三当家射杀。
当然这是个故事,熊廷弼不是用了三箭,只有大当家是熊廷弼用虎力弓射杀的,超过一百二十斤的重弓,一共射了三箭,才有一箭穿过了大当家的脑袋,将其当场击毙,二当家和三当家都不是熊廷弼杀的,是被大明军兵在追击围捕中击败。
二当家被开花弹给炸死了,没有炸的四分五裂,只是身上塞满了铁蒺藜。
三当家被俘虏了,摘了铃铛送胜州煤场做了矿工,因为煤场是个重劳力的活儿,皇帝尚节俭,这种孔武有力的劳力,不能浪费。
但故事传着传着就传成了三箭定阴山,这里面只有大当家是被熊廷弼射死的。
戚继光像卫青,李如松像霍去病,现在李如松像戚继光,熊廷弼像李如松了。
“有完没完了!有完没完了!”刘长山猛地站了起来,他被震惊的头皮发麻,故事在流传过程中,会有点偏差,但从消息来源去看,织田市是织田信长的使者,得到的消息有八成都是真的。
一个戚继光就够难缠了,李如松那就是出了名的暴脾气,打起仗来悍不畏死,战场从来都是如此的公平,杀死别人的时候,自己也会被杀死,在刘长山看来,李如松不足为虑,这种人迟早有一天会在战场上倒大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