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 > 军史小说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四百一十六章 法不严则不能信,法不信则不能治

第四百一十六章 法不严则不能信,法不信则不能治(2/6)

上一页朕真的不务正业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我读书在线收听!
了四川。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望族都可以信心十足的大喊一声:优势在我!

王谦到了地方,跟巡抚王廷瞻大吵了一架,而后立刻宴请四方,广邀遮奢户们玩乐,自然得到了所有人的响应,你王廷瞻一心一意要推行朝廷的苛政,期盼着朝廷给你更多的支持,朝廷的支援来了,是一个下地方镀金的公子哥,这些个望族到华阳府学来吃席,未尝不是来看王廷瞻的热闹。

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田肥美,民殷富,蓄积饶多。

但王谦到成都府,入蜀地所见所闻,一路沿途尽白骨森森,见了好多道死路旁的尸骨,地方豪强强征暴敛,所见到的百姓都在饥饿和死亡线上苦苦挣扎,所见之民,皆是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沃野千里,的确是沃野,可全都是杂草丛生,耕地被荒废,饥荒横陈于眼前。

离开了京师首善之地的王谦,终于第一次直面人间惨状。

王谦知道一个词叫路倒,就是人饿晕了,走着走着,忽然软倒在地,而后再也不曾站起,入蜀之后,王谦亲眼目睹了几次。

他终于第一次彻底理解了为何陛下对张居正毫无保留的支持。

清丈还田,只有四个字,却是生民唯一生机所在,也是大明求存图强的唯一契机所在。

耕地被荒废的原因极为复杂,是兼并,是苛捐杂税、是诡寄逃税、是层层摊派,是百姓的苦不堪言,更是大明的岌岌可危。

王谦从白马关入蜀地之后,见到了一个名叫胜华村的村落,这个村落里,没有一个男人,全都是妇孺,细细探问之后,王谦才从缇骑千户口中得知原因,地方县堂打着征劳役之名,将壮丁聚拢为望族耕种,男丁全都逃往了山里,落草为寇。

万历书中有近千余人,都是杨氏走狗。

蜀王府不管吗?藩禁在,蜀王府连出王府的门,都要跟皇帝申请,而且往往得不到批复和回应。

王谦打量了下当家花旦罗香仙,摇了摇头,不过如此,永升毛呢官厂有个美娘子,叫刘七娘,曾经是毛呢官厂还未兴盛前,燕兴楼的当家花魁,那模样,王谦见多了美人,都想多看几眼,但他从来没看过,因为那是陛下的人,整个官厂大大小小,都很清楚。

冯保送到官厂安置的人,无论是有没有关系,都当有关系就是了。

在王谦眼中,这罗香仙美则美,但远不如当初还在燕兴楼的刘七娘,更不如现在的刘七娘了,刘七娘做了织娘后,虽然不施粉黛,但少了很多的风尘气,多了出尘的味道,还有书卷气,在官厂匠人女校织院里教书的刘七娘,有几分儒雅。

这罗香仙,风尘气太重。

大幕拉开,所有人落座之后,台上的灯火通明,数个美人坐在台上,每人手里都拿着一件乐器,为首的女子,手里拿着二胡,这是江南名家,是王谦借松江孙氏的大家。

在夜色中,那古老的戏台仿佛被月光洒上了一层银粉,显得庄重而神秘。

名家调整好了姿势,轻轻拉动了琴弦,悠扬的音乐如同涓涓细流,在夜色之中缓缓晕染,乐声初起,如微风拂柳,带着丝丝的悲怆,音调陡然拉开,如狂风骤雨,亦如铁马冰河入梦而来,似乎是某个故事,在娓娓道来。

填词是《从军行》,曲名为《花好月圆》,是大明皇家格物院院长、德王朱载堉所谱乐章之一,中秋节指定乐章之一,天下的歌舞升平,离不得戍边将士们的牺牲和奉献,战争远离腹地,是因为战争发生在边方,从军行和花好月圆,至此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朱载堉在音乐一道的天赋,绝对是冠绝寰宇,当然,皇叔朱载堉最大的遗憾,还是少年时,没有培养出陛下的音乐细胞来,陛下始终对这些不感兴趣。

这曲中,有边塞古城,有雄关要塞,有守边将士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朕真的不务正业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