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些构成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一点点解决,才能将主要矛盾解决,达到一种冲和平衡的状态。
张四维又从解决矛盾又延伸到了庆赏威罚和主上威福之权。
庆赏威罚是调节矛盾的主要手段,只有威罚没有庆赏,并不是长久之计,只能彰显皇帝的威严,而不能彰显陛下的仁德,万物总是在循环往复、相继成理中不断向前。
最后,张四维请求皇帝出手。
张四维和王崇古在家贼这件事上,狠狠的跌了面子,但终究是以读书人的身份,在矛盾说上更进一步挣回了一份属于读书人的颜面。
王崇古的奏疏很有意思,他在表功,大段大段的宣扬自己在宣大督抚的功劳。
去年,他在宣大两地共筹建了一百四十二个地窖用于甘薯的育苗、设立了近二十万亩的种田专事育苗、去岁番薯大丰收,而且平均亩产达到了宝岐司的七成左右,遥遥领先于其他屯耕区,招还丁一万两千人,口四万六千余口、山西大约有两万人出雁门关入宣大屯耕。
招还的对象,是因为灾荒逃难到了山里落草为寇、为了躲避藁税谷租乡部私求入山林野居住、出逃到西北金国鞑靼的汉人、西北鞑靼人归化大明等等。取得如此傲人成果,是因为宣大真的在屯耕,来了就给田种,按朝廷制定的藁税征正赋。
王崇古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这如何评断屯耕、清丈、还田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这个标准如何去评断?就看人口流动,若是人口向他的治下流动,必然表明他做对了某些事儿,可以作为考成法的补充。
奏疏中,王崇古还展望了今年的前景,预计带领二十二万失地佃户和游坠,进一步的屯耕,恢复宣大屯耕至少万顷以上、再建立三百个育苗房火室、再设十万亩的种田,在宣大农耕之事上,恢复到嘉靖二十九年之前的全盛水平,王崇古说要尽力做好自己的作为督抚的本职工作。
在最后,王崇古希望小皇帝能帮忙追回一些损失。
“就让顺天府衙门受理此案吧,这银子总要有个去向才是。”朱翊钧最终做了决定,让朝廷出面给王崇古、张四维找回一部分损失。
庆赏威罚这四个字,是调节矛盾的主要手段。
朱翊钧面前摆着一张长桌,长桌上是三丈长的密闭水道,在水道的尾部有一个风丸和水丸用于测定风速和水流速度,朱翊钧要搞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硬帆能行武来到了另外一个长宽高不过半尺的风道面前,这个风道里面,没有水,只有一个带有两个水平平衡翼的船只模型。
“华殿的偏殿,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小皇帝用践履之实的铁拳,一拳砸在了所有人的思想钢印之上,天下无穷之理,居然能够如此多的奥妙。
朱翊钧则是将水翼帆船的模型拿在手,看着朱载堉说道:“皇叔,能为朕解开这些疑惑吗?”
“臣…尽力。”朱载堉一时间压力极大,狂生到了京师之后,实在是狂不起来,这个不务正业的小皇帝,总是提出许许多多令人挠秃头,而无法回答的问题。
感谢“1高山流水1”的100000点打赏,本书再增加一个盟主,万分感谢支持和认可,大家的本章说后台是可以看到的。求月票,嗷呜!!!!!!!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