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完善的地方,绝对是边疆各道,以及像四河之地这种,虽然并不是边地,可一旦边地告急,就要随时率军顶上的地区。>
故而,四河之地,不仅实际上府兵的数量要超过其应有的编制,而且,同样是府兵,在战力之上,也明显不是其他道的府兵可以相比。最典型的,就是当年的河北道府军和燕南道府军之间的差距。>
而除去这些地区之外,其余各道的预备役,在实施力度上,那就要差上不少了。>
再说了,大苍都已经乱了这么多年了,各道的那些预备役,也都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
预备役,指的不过是一些因为种种原因刚退伍的老兵,或者是一部分平常在农闲之余接受军事训练的百姓,但这些数量,终归还是有一个数字的,而不是无穷无尽的。>
故而,杨延嗣根本就没有将这只所谓的兵马放在心上。>
“小七!”>
“休要大意!”>
“这些人如若出城野战,自然不值一提!但据城而守,对我军来说也是一个麻烦!”杨延昭直接在杨延嗣的脑袋拍了一下道。>
他这个弟弟勇则勇矣,是几个兄弟之中,最为骁勇善战的一个。甚至,在杨家这么一个庞大的家族之中,他的勇猛也仅在杨再兴之下。>
然而,在几个兄弟之中,他也是最不沉稳的一个。几个兄弟之中,也是最不让他放心的一个。在战场之上,很容易就打的上头。>
关东军当然不怕这些农民军,可是,多了这么一些人,这一路下来的话,也不知道又会多死伤多少的将士。>
并且,多了这些农民兵的话,他们也势必很难按照之前的计划,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杀向临安。>
“这些农民兵虽然战力低下,不过,我军只怕也不能视而不见,不将其一座座铲除了,只怕还无法直逼临安!”想到这里,杨延昭忧心忡忡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若无法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杀向临安,时间拖延的长了,怕是杨素的兵马有回援的可能。>
到了那个时候,再想要拿下临安,可就要困难无比了。>
甚至,真要是说不好的话,光凭他们这五万关东军,说不定还拿不下临安了,那个时候还需要韩信的兵马也同样到来。>
然而,真要是到那种时候的话,这破敌都城之功以及灭国之功,还能够轮到他们的头上吗?>
虽然同样是一个主力军团的大将军,但是,韩信的身上可还加了个燕南道行军大总管,持节,就算是蒙恬,都要归韩信所辖。>
这要是韩信亲自来了,到最后,最大的功劳还是要落在韩信的身上,他们剩下的这些人,也只能够分一些汤汤水水。>
再说了,这浪费的时间,一旦过长的话,万一让对方等到了天师道的援兵,这个局势只怕是又要起变化了。>
“视而不见?”>
“我军为何不能对其视而不见?”>
听到杨延昭开口说的话,蒙恬一时间仿佛如梦初醒道。>
“传我将令,全军直奔临安!”>
“黄金火骑兵隐藏在侧,自行把握战机!”蒙恬很是果断的直接下令道。>
“原来如此!”>
“蒙大将军此计甚妙,如此一来,看那敌军着不着急!”杨延昭这也是直接就领会了蒙恬的意思,当即就直接竖起了大拇指。>
“虽是如此,不过,我军也不可当真直奔临安!”>
“本就稳操胜券,何必徒劳冒这些风险!”蒙恬却是摇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