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齐刷刷地看着他,赵金辉一怔,随即笑道:“瞅着慈眉善目的。”>
“呵呵。”赵军干笑一声,赵威鹏则对他天真的胖儿子道:“赶紧脱衣裳睡觉吧。”>
解家四口回到东屋时,就见解英明吧嗒嘴,正睡得香甜。>
岁数小,觉大。>
“小二啊。”解忠小声问解忠道:“这趟除了遇上这帮劫道的,其它都挺顺利吧?”>
“顺利,顺利。”解臣应了两声,紧接着连忙道:“大哥,咱哥俩明早晨再唠。你跟我嫂子,你们赶紧睡,要不一会儿你们该睡不着了。”>
“那哪能啊?”解忠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刘兰英扒拉他一下,道:“赶紧睡吧,小二开一天车肯定累了,你别说了啊。”>
听刘兰英这话,解忠便钻进了被窝。等解孙氏、解臣都躺下后,刘兰英拉灭了灯。>
随着陷入黑暗,屋里变得寂静起来。>
这年头有早起的,但没有熬夜。这眼瞅都凌晨两点了,每天这时候解忠都快起床了。>
今天是担心自己弟弟,才一直没睡。此时一颗心落地,解忠闭眼睛没几分钟就睡着了。>
“吭!”忽然,一道吼声将解忠惊醒。曾被黑瞎子闹过楞场的解忠,一时间以为自己家也闹黑瞎子了呢。>
东北的老房子,山墙、南北墙都厚,但屋里的隔墙都薄。解家外屋地还窄,东西两屋没有多远的距离。>
所以,解忠听得挺真亮。>
“吭……吭……”接下来,这声音一声接一声,一声赶一声。>
睡得晚,起得晚。>
赵军他们第二天都七点了才起,起来的时候就见解孙氏、刘兰英婆媳俩眼底都一片青黑。>
赵军看了也没多想,就以为她们是因为睡的晚呢。>
解孙氏兑现了自己昨晚的承诺,拿着一米长的擀面杖,在面板前擀面的。但切面条的时候,是刘兰英切的。>
面条下锅,煮熟过水。捞出来盛在大碗里,擓上肉卤。没有黄瓜丝、香菜,但有冻白菜和冰糖萝卜丝。>
桌子上没有解忠、解臣、解英明,他们不是不上桌,而是没在家。>
今天是正月十五,这一天可不只是吃元宵。在这一天,还要给逝去的长辈送灯。>
吃完早饭,解臣就要跟着赵军过岭去干事业了。按理说有解忠在,解臣本可以不去。但不去的话,他心里不舒服,于是哥俩就决定一早上山。>
“送灯哪有这么早送的。”饭桌上,李如海小声嘀咕一句,但见赵军一个眼神甩过来,李如海连忙闷头吃饭。>
各地习俗不一样,在这边都是过了下午四点,瞅那太阳要落山了再送。>
但在赵军前世,他回乡以后才发现。到正月十五那天,一早晨山里炮仗声就不断。>
那炮仗就是送灯时放的,而那时候送灯提前,是因为后辈给先人送完这盏灯,他们就要离开家,到城里去奋斗了。>
而送出这盏灯,既寄托对先人的哀思,也照亮后辈的前程路。>
等赵军他们吃差不多了,解臣开着解放车从外面回来了。>
解臣、解孙氏吃完饭,短暂休息片刻,解孙氏拿着大包、小包,随赵军他们出发。>
解忠包的是小林班,一年就把林班的活干利索了。到现在他不是没事儿了,而是运输没开始呢,眼下还不需要他去永安。>
趁这机会,解忠在家陪媳妇、孩子。>
此时送解孙氏出来,看着眉飞色舞的解孙氏,解英明瞪了他奶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