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羊毛,一斤六十块钱,十斤就是六百。>
除此之外,王美兰还给赵玲带了六斤,够她们一家三口的了。>
而让人没想到的是,解孙氏也买了十斤毛线。她要给她自己和解忠、解臣、刘兰英、解英明各织一件。当然了,要让解孙氏一个人织的话,能给她累吐血。但她们这一大帮人呢,在家没事儿就织。>
毛线这东西,贵贱取决于里面的羊毛百分比。解孙氏买的毛线就没那么贵,十斤才花了四百。>
但她俩就买了二十六斤,再加上金小梅的八斤、李彤云的六斤,卖毛线的人都懵了。往常一个月,她也未必能卖出这么多呀。>
几个女人付完了钱,王美兰大声呼喊李宝玉。>
毛线这东西没多沉,但它占地方。二斤毛线,那就老大一堆了。>
李宝玉跑来,从身上摘下麻袋包,从中拿出一个大麻袋,在售货员震惊的目光中,将毛线都装了进去。>
这时,买烟的赵有财也溜了回来。大伙在楼上没有什么要买的了,便往楼下走去。>
“玲儿姐。”在下楼的时候,李彤云对马玲说:“你得教我织毛衣呀”>
马玲笑道:“那你明天上我家来。”>
“闺女。”王美兰截过话茬,对马玲说:“你还是上婶儿家来吧,我们这些人都等着你教呢。”>
“这……”马玲有些迟疑,姑娘脸皮薄,怕没结婚就天天往婆家跑,会让屯子里人笑话。>
见王美兰说话了,徐春燕忙溜缝道:“来吧,玲儿,明天二嫂上家接你去!”>
这种事,有人去接和自己来是两码事。听徐春燕这么说,马玲就没说什么。>
一下到楼下,那王美兰就像耗子掉进米缸,南方运过来的小辣椒、黄瓜、蒜薹,她都十斤、十斤的买。>
还有苹果、橘子,她都两筐、两筐地买。谁一拦着她,王美兰就说家里人多。>
此时赵有财已沦为了看堆儿的,他在后车箱上看着王美兰,嘴里嘀嘀咕咕地骂着王美兰败家。>
从家里带的麻袋足够多,蔬菜、水果都套了两层,放在后车厢里都用苫布盖着。>
王美兰又买了些糕点、罐头,这才罢休。一帮人呼呼啦啦地上车,等到家的时候,都快将近六点了。>
这时候上班的都回来了,家里先是赵玲做饭,等林雪到家就帮她忙活。>
吃饱喝足,食客们散去,相约明天来商会学手艺、织毛衣。>
食客们走的时候,王美兰让他们每一家都带份报纸回去。>
眼看李宝玉、李彤云都拿着白天买的书走了,李如海喊王美兰问道:“大娘,我买的那书呢?”>
“书?”王美兰一怔,问道:“如海,你买啥书了?”>
“就……就那个。”李如海也不好意说那书名字,只道:“大娘,就跟那些报纸在一起的那书。”>
“报纸……啊……”王美兰回头看了一眼,然后对李如海说道:“你要买,你妈不没让嘛?”>
“啊……”李如海一愣,就听王美兰道:“你不买,那是我自己买的。”>
李如海:“……”>
“行啦,如海,你先回去吧。”王美兰笑道:“你等我看完了的,我看看那书里到底写啥的。”>
李如海怏怏不乐地走了,而这时赵有财从西屋探出头来,问王美兰说:“你认几个字啊,你看书?”>
“我认不少呢。”王美兰翻开自己之前看过的那页,展示给赵有财并冷笑道:“你看,这上都教女人咋离婚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